[议案点击]省人大代表郑同春:探索制定政策 鼓励"乡贤"退休离城返乡定居

2017-01-18 15:56:08来源:四川在线编辑:邓强记者:彭江

四川在线消息(记者 彭江)“当前,城乡二元结构面临的问题严峻,农村人口数量和质量“双下降”;而城市中,也出现了‘丧葬难’、‘墓地挤’等问题……”为破解这个城乡二元结构问题,省人大代表郑同春建议:探索制定政策,鼓励那些从农村出生的“乡贤”,退休离城返乡定居。

缘由: 城乡人口资源问题

郑同春代表认为,随着城镇化建设的快速推进,农村劳动力持续快速向城市转移,农村劳动力资源日益减少,人口老龄化趋势日益明显。

“在昔日人丁兴旺的川东北,一些地方出现‘百人村’、‘独户社’,土地撂荒问题逐渐加重,一些农村传统文化濒临消失,产业转型发展困难。”郑同春说,尽管以脱贫攻坚和幸福美丽乡村建设为重点的惠民政策实施,给广大的农村注入了资金、带来了项目、增添了活力。一个个产业融合、生态宜居的新农村也不断出现。但农村面宽量大,广大的农村特别是丘陵山区农村,“人走、草长、屋空、地荒”的问题仍然严重,农业产业转型发展和传统农耕文化保护传承赖以支撑的人力资源、智力资源,正面临日益枯竭的危险。

另一方面:在城市,人口资源亮起了“尾灯”,出现了“丧葬难、墓地挤”的问题。

郑同春认为,城市人口聚集,是城市化发展的要求和必然,但是,农村人口大量涌进城市后,也给城市的公共资源供给,带来了巨大压力和潜在风险。当城市里劳动者死亡以后,他们就地火化、葬于公墓。个别城市已现“平时街上堵车,清明公墓堵车”情景。

这种“年轻时涌入城市讨生活,老了留在城区占墓地”的人口流动现象,在郑同春代表看来,带给农村和城市的,其实是“两败俱伤”的双重伤害。

建 议:鼓励“乡贤”’返乡定居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官员、名士,告老还乡、归葬故土的习俗。老龄的‘乡贤,’之于养育他的故乡,却实实在在还是一笔财富”。郑同春说。

他建议中的“乡贤”,是指在农村出生,经过学校、部队、工厂教育培训,在城市国家机关、科研院所、事业单位有固定工作,工作有成绩、生活有保障、对家乡有感情的中老年人。

在他看来,“乡贤”对于农村,就是一个个集人脉、人气、文化、信息、资金于一体的“资源金矿”。农村期盼“乡贤”们退休后告老还乡、发挥余热,也有良好的自然、交通、信息、卫生、娱乐条件吸引“乡贤”们回去发挥余热、安度晚年。城市、特别是特大城市,管理者们也要引导符合条件的一部分人退休以后离开城市,返乡居住,缓解日益紧张的公共资源供给压力。

为破解目前这种城乡都面临的人口资源问题,郑同春代表建议:

省人民政府探索制定“乡贤”退休离城返乡定居激励政策工作作为控制城市资源消耗、促进农村繁荣发展的前瞻性民生工作,列入议事日程,责成相关部门牵头,委托科研单位负责,尽早启动可研论证工作。

科学选择合适样本,科学实施问卷、定性测评和定量评估,前期可以50年代至70年代之间出生的合适人群中确定“乡贤”样本,在非贫困村、已经脱贫出列的脱贫村和已经建成的幸福美丽新村中确定乡村样本。

从户籍迁移、安家补贴、旧宅修复、土地流转、产业扶持、社区融合、医疗保障、文化休闲、殡葬保障等方面,探索制定吸引“乡贤”离开城市返乡定居的具体政策。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