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单车火爆成都 代步自行车零售、临停行业遇冷

2017-03-13 13:18:22来源:四川在线编辑:彭焘记者:邓童童

四川在线消息(记者 邓童童)共享单车作为时下热门的出行方式,深受市民青睐,在解决上下班通勤刚需,接驳其他公共交通工具,满足短途出行等方面都有巨大的市场需求。据悉,截至2月底,成都中心城区共享单车投放总量已达30万辆,累计服务人次超过3000万,日均骑行率达60万人次,第三方数据研究机构甚至预计今年年底国内这一市场用户规模将达5000万。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却是遍布城市中的自行车零售店,以及曾经占领街头的自行车临停点,它们中的大部分都正在经历一场寒流,生存状况堪忧。

非机动车临停点所停自行车寥寥

现象:收费自行车看守点日益淡出城市街头

共享单车目前正是社会各界的“宠儿”,前不久,政府层面支持共享单车发展的政策出台了,地铁出入口的253个停放点位也已施划到位。下一步,城市主干道、公交站点、人口密集的小区、办公区和主要商业区也将大量增设停放点,满足私家非机动车的停放,也满足共享单车的投放和使用。

然而,四川在线记者在地铁出入口的这些停放点却很少看到私人车辆,曾经很容易在街头看到的收费非机动车停放点也在日益收缩规模,只有一些大型的购物场所门口还有它们的身影。走访这些收费停放点,不难发现,即便是人流量较大的节假日,用铁栏圈出的这个区域的车辆也并不多,反倒是不远处新增的规划点位上,整整齐齐停放着一排颜色鲜艳的共享单车。

双桥子家乐福门口的非机动停车点主要为前往购物的市民提供服务,凭购物小票可免费停放,没有小票则需缴纳看守费,自行车1元,电瓶车2元。负责看守的蒋大爷告诉四川在线记者,现在骑私家车来超市购物的人越来越少了,很多人都骑的是共享单车,便宜的停车费的吸引力远不如便捷性来得重要。超市周围停着三三两两的共享单车,而收费点内却只有数十辆非机动车,其中大部分还都是电瓶车。

位于高升桥成都购书中心门口的收费停放点更为明显,这儿的价格还要便宜些,自行车收费仅为0.5元,电瓶车为2元,却只有三五辆非机动车孤零零的待着,而旁边地铁站口周围的规划点位上停满了各个公司的共享单车。

在不足一百米远的人行道上,还有一个单位内部的非机动车停放点,单位职工凭证停车,据看守的工作人员透露,这里停放的自行车也越来越少了,很多职工都改骑共享单车了。

经华南路的非机动车零售门面

零售店:通勤类单车销量低 还在观望市场行情

四川在线记者在自行车零售店比较集中的内姜街看到,大大小小的店铺门口停放着数百辆自行车,却鲜有人问津,几个正在询问的顾客都只有购买山地车的意愿,生意较好的则是主营电瓶车的店铺。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店主称,现在通勤类的轻便车的销量都很低,经常很多天卖不出去一辆,他们已将销售重心转向了公路车和山地车。

提到经华南路,很多成都市民再熟悉不过了,因为这里也是非机动车零售门面的聚集地,街道两侧遍布着各个品牌的经销店。3月11日,星期六,这条街的自行车经营状况却也不怎么好,很多门面生意都很萧条,不少店员都表示销量很差,唯有电动车没有受到太大影响。但对于经营方向是否需要转型,他们却并未给出明确的答案。

经销喜德盛品牌的店主李先生告诉四川在线记者,他在这里开店已有十多年了,从去年共享单车大规模入驻成都开始,他店里的自行车销量便大受影响。李先生的这家店主营轻便车和童车,目前只有童车的销量还算勉强,“每个月都在亏损,来买车的一般都是家长”,面对未来,李先生很不乐观,“只有先观望观望行情”。

胡先生是一家自行车网店的老板,他告诉四川在线记者,他的店面现在只卖竞技类的单车了,因为受众比较特殊,共享单车普及后,他的店铺反而没有受到太大影响,那些主营通勤类和中短途类自行车的店面感受就比较明显。

市民:共享单车借还方便 不会考虑购买自行车

的确,共享单车普及后,越来越多的市民选择它成为代步工具,传统的自行车便往往不再考虑购买的范畴了。

市民青儿家住天府四街,每天上下班都需要交通工具接驳地铁,在共享单车没有普及以前,她都乘坐出租车或者社区公交,在小区和地铁站之间往来。现在,只要小区门口有共享单车,她都骑,“一天能省25块钱”。

市民文文每天骑行共享单车上下班,“只要不下雨,我都骑”,她表示,乘坐公交车太浪费时间,骑车时间比较灵活,但不会考虑购买,因为“骑共享单车已经很方便了”。

市民小杜还是个在校大学生,今年大四,最近住在家里,准备毕业的相关事宜。因为不赶时间,她一般外出都是选择骑行共享单车,“到处都能找到车,也能随时还,一个人骑着还自在”。对比其他交通工具,她认为共享单车的线路更灵活,“临时发现个好玩的店铺,也可以马上停下去看看”。因为热衷骑行共享单车,她还加入了小蓝单车志愿者的队伍,骑行之余,也为其他使用者服务。

短评:应对共享单车冲击波必须要掐住“痛点”

文/张闲语(四川在线特约网评员)

一边是火爆增长,一边是持续低迷,在成都街头悄然上演的这场自行车市场争夺战可谓是冰火两重天。夺取制胜点的关键在于能否掐住需求痛点。

随着城市化进程和城市规模的纵深推进,市民出行成了一个现实难题。虽然城市公交、地铁等城市交通设备完善,但在各种交通工具接驳上却始终存在一个痛点。共享单车的出现就及时的解决了这个难题。

共享单车的及时便捷特点赢得了大家的青睐。随用随取,简单方便,不用担心自行车安全,不用担心临时停放,加上本身设计新颖时尚,年轻人也喜爱,非常符合市民骑行健身需求。

与之相对比的自行车零售店、以及曾经占领街头的自行车临停点,为啥会在短时间内失去了消费者?关键就在于没有掐住市民需求痛点。当共享单车提供了一种更好的市民服务需求时,作为传统的行业如果不适时改变自身观念,不及时跟上市民需求的节拍,不主动提供一种便捷的服务,受到冲击也不足为奇。

从这个角度而言,传统行业必须着力改革创新。尤其要从供给侧角度去深入研究市场,去挖掘市民需求痛点,并提供更优质的服务,才能实现再度辉煌。从竞技类单车的销售来看,虽然共享单车普及后,销售反而没有受到太大影响,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注重需求供给,掐住痛点,才能立足市场,才能赢得未来。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