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撤离 他们还想再回来!

2017-08-10 12:35:52来源:四川在线编辑:邓强

四川在线消息(记者 吴楚瞳 摄影 华小峰)8月10日,上午9时,九寨沟县民俗风情文化广场上响起一阵欢呼声与掌声。第一批22辆大巴有秩地停靠在广场边,当日首批前往成都、广元的游客和务工者登上了大巴。这是最后一批留在九寨沟的游客和务工者,经历了地震时的恐慌、等待中的焦灼,离别时,他们中的大多数人都说,还想再回来。

一碗稀饭一个镆 还有消防官兵不能忘

甘肃文县的打工者们向志愿者挥手道别

高清图集》地震留下的遗憾 重建好后我们会再来!

10日上午10时,来自甘肃的何菊连,和她的丈夫张国亮、弟弟何逢江,正在广场上等待通知上车。尽管在广场上已经呆了快一天了,但他们并没有显得太着急,从沟内撤离到广场的整个过程,以及在九寨沟打工多年的经历,让他们期待着下一次回归。

何菊连和丈夫在中建三局做土建,住在板房里。8日晚地震发生后,他们迅速联系同在中建三局做装修的弟弟何逢江。彼时,何逢江顶着被子从三楼跑到空地上,也在疯狂地打电话给姐姐:“打不通,我们那边两三百人,决定去板房找他们。”从何逢江住的楼房到何菊连住的板房,大约要走半小时,考虑夜深,到路上有落石,何逢江和两三百名同伴,都顶着被子前进。

姐弟会合之后,很快被当地政府和中建三局负责人组织,迅速转移到郎寨。何菊连等人是第一批抵达郎寨的人,当第二批、第三批陆续过来,何菊连吓了一跳:“感觉有几千人,郎寨附近有酒店的人也转移过来了。”人越来越多,郎寨彼时停水停电,当地老百姓开始架柴烧火:“他们煮了稀饭、还有馍馍分给大家。”由于现场人大多,当地老百姓不停地喊:“不要站在那边,容易有落石。”“打电话到这儿里,信号好一些。”尽管天黑且有余震,但何菊连并没有太害怕。

天色渐明,所有都知道,从郎寨到九寨沟沟口的路断了:“大概有40公里,后来我们看见穿军装的人了。”张国亮说那些“穿军装的人”来自绵阳消防:“我们看着他们把路抢通,又把我们救援出来。”9日早上8时,郎寨的打工者和游客开始陆续往外转移,何菊连一家子也来到了文化广场上。

志愿者呼喊的声音响起,何菊连和她的丈夫、弟弟,还有许多工友即将踏上归家的旅程:“等这边恢复好了,我们还会回来。”

九寨沟好美 我想我还是有胆子来的

帐篷里的上海游客在等待某天重游九寨沟

来自上海的邹女士,8日刚带着母亲和儿子住进九寨沟里的酒店,还没来得及欣赏美景,就遇到地震被转移出来:“九寨沟好美,我都没看到太遗憾了。等过些时候,我想我还是有胆子再来的。”

邹女士一家是自助游的散客,遇到地震后,一家人跑到酒店广场上吓坏了。很快,他们在广场上感觉到3个字:“特别暖。”酒店员工迅速地给所有人分发毛毯,一位服务员从一名游客身边经过,看到游客穿得太少,立刻脱下自己的衣服给她:“其实她自己也穿得不多,晚上特别地冷。”邹女士说,那时候感觉所有人都是一家人,看见没穿鞋子的人,立刻有人把自己的拖鞋拿出来;很多人手机没有信号,有信号的手机就在人们手里轮流使用报平安。

9日上午,邹女士一家转移到了文化广场,从最初在广场上席地而坐,到如今跟其他的上海人一起呆在帐篷里等待转移,整个过程都有人送水、送吃的。邹女士说,地震之初自己特别害怕:“当天真是只要有人开价,给多少钱我都愿意离开,现在心里已经宁静了许多。”看着九寨沟县城的蓝天,邹女士仍然在感叹:“真的是太遗憾了,我还会来了。”邹女士表示,一家人转移到成都后,准备在成都游玩,因为,四川美丽的地方很多。

近40个小时 志愿者只睡了两小时

志愿者刘剑峰(右)正在引导打工者上车

在最后的大撤离来临时,志愿者们也在积极发挥作用。前往广元的大巴驶来,北川中国心志愿者团队副领队刘剑峰大声喊起来:“广元的集合上车了,跟我过来。”从8日晚地震发生到截至记者发稿的近40个小时里,刘剑峰只休息了两个小时。

8日晚11时许,刘剑锋带着团队的4名队员,从北川出发沿九黄环线,9日凌晨4时30分许就抵达九寨沟县城,并迅速到县委报道。从2008年汶川特大地震到芦山地震,刘剑峰所在的团队参加了每一次抗震救灾,有着丰富的救灾、安置等经验。“九寨沟县8·8地震社会组织和志愿服务中心工作站”成立后,他成为3名负责人之一。另外两位负责人,一位是九寨沟县委统战部副部长德拉加,另一位是当地的团县委书记。

工作站成立后,所有来到九寨沟的志愿者都来到这儿报道。截至目前,来到九寨沟的志愿者组织达42个,近600人。刘剑峰为所有的志愿者登记、分配任务。9日凌晨,刘剑峰接到指挥部命令,带领150名蓝天救援队的志愿者,来到文化广场协助疏散、安置、转移游客。近十年的经验让刘剑峰在整个参与救援的过程中都非常冷静,在他眼中,志愿者的作用就是协助当地政府做好救灾工作:“这次游客很多,但整个救援和撤离都很有序,应该再过一两天,大部分志愿都就可以撤离九寨沟了。”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