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创新示范区 成都高新区推动内陆开放末梢变前沿

2017-10-20 16:40:46来源:四川在线编辑:彭焘记者:王玥

四川在线消息(记者 王玥)面对全球化的浪潮,成都高新区积极主动融入全球产业链,对内壮大集群,对外招大引强,利用国际创新创业资源驱动经济发展,国际化发展能力和水平进一步提升。今年上半年,成都高新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01.1亿元,成都高新综合保税区实现(不含双流园区)实现进出口总额106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63%,占成都外贸进出口总额的59%,占全省外贸进出口总额的51%。

全球产业分工 国际开放合作持续深化

1991年,成都高新区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首批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2000年,成都高新区被国务院批准为中国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科技工业园区;2001年,成都高新区成为中国西部第一个通过ISO14001中国认证和英国皇家UKAS国际认证的区域。2006年,成都高新区被科技部批准为全国首批“创建世界一流园区”试点单位;2015年8月31日,新川创新科技园内的“天府新区省级文化中心”正式启动开工。作为新加坡和四川省政府合作的首个综合型城镇发展项目,目前园区共吸引项目投资超过150亿元;2016年5月,“中国—欧洲中心”在成都高新区Icon·云端启动……

获批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后,更是有利于成都高新区加快培育和形成新的经济业态,促进西部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在产业升级中把握主动权,在国际竞争中抢占制高点,从而为西部地区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提供示范。未来,内陆地区的开放发展都将把目光聚焦这片热土,在更高层次、更广领域、更大范围深度融入全球现代产业协作和市场体系,带动中西部地区对外开放水平整体跃升。

获批自主创新示范区以来,成都高新区以中韩、中欧合作为重点,积极构建“园区+平台+组织”立体式国际创新合作体系,探索内陆园区融入国际创新链、产业链发展道路。

在对欧国际交流合作方面,更是领先全国。成都高新区建成成都欧盟项目创新中心等平台,已连续举办十一届欧洽会,累计参会的欧方企业已达3120余家,中方企业已达5720余家,成功安排企业配对洽谈24,500多场次,达成意向性合作协议2053项,签约成功率达30%以上。

积极对接“一带一路”战略,拓展与欧洲、中亚、东南亚等地区的经贸科技合作。实施创新国际化战略,促进跨国产学研结合,支持企业融入国际产业链。探索成都高新区与世界知名科技园区、各类创新高地建立战略合作,推动欧盟项目创新中心、中欧技术商务合作平台等在西部地区全球链接中发挥更大作用。

深入实施“国际顶级科技园合伙人计划”。重点推动与以色列海法科技园在人工智能领域、与法国索菲亚科技园在信息技术领域等深入合作。筹设全球化产业联结基金,以资本为纽带大力培育包括数字经济、人工智能、纳米技术、生物芯片等基于互联网的新兴业态,力争引进一批国际标杆企业。在国际合作园区探索互设金融服务平台,促进双边投融资合作,建立中外园区双向投资机制。

并且2016年成都高新区聚焦“产业大智造”,面向全球招大引强,着力培育新千亿产业集群,以此作为产业转型升级的着力点,引领区域创新发展。总投资465亿元的京东方OLED生产基地建成,引进总投资245亿元的京东方二期AMOLED柔性屏生产线;100亿元的四川省信息安全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基金陆续投放;投资额达12.9亿美元的AMD/中科曙光通用服务器CPU芯片项目有序推进;总投资16亿美元的英特尔“骏马”项目在成都高新区投产……

展望未来 全方位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连续成功举办十一届中国—欧盟投资贸易科技合作洽谈会,充分见证了成都高新区在国际“朋友圈”中的影响力。今年,成都高新区将全面深化对欧合作,加快建设“中国-欧洲中心”,聚焦制造业创新升级等领域,打造中欧开放合作示范项目;持续深化与法国索菲亚科技园姊妹园区合作,推动成立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联盟,举办2017年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圆桌会、第十二届欧洽会、2017年科技型企业欧洲行活动。

2017年成都高新区将重点实施“全球顶级科技园合伙人计划”。包括“中国—欧洲中心”正式启动,成为成都建设西部对外交往中心的新窗口和对欧全面合作的新平台;发起包括法国索菲亚等12家国外高科技园区在内的“建立世界一流科技园区联盟”,发布《世界一流科技园联盟共同宣言》,探索国际科技园区联合发展新模式。

同时,成都高新区将进一步加强与德国、法国、新加坡、韩国、古巴等合作交流,以中韩创新创业园、中国-欧洲中心、新川创新科技园等国际合作园区,微软云加速基地、华韩孵化器、SBC孵化器等国际孵化载体,离岸创新创业平台、国际人力资源服务平台等国际服务平台,中韩创新创业大赛等国际交流活动为核心内容,在国际化牵引工程上作好文章。

全球化发展是成都高新区参与世界竞争的舞台。经济全球化同时伴随深刻的产业结构大调整,成都高新区将始终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加强国际产能合作,加大对外交流,全方位提升对外开放水平,面向全球汇聚创新资源,以创新为经济发展新引擎,向改革要动力,打造万亿级国际创新创业中心,为成都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当好主支撑。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