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创新开展“特殊群体儿童家庭监护教育指导”

2017-12-13 19:37:50来源:四川在线编辑:彭焘记者:钟帆

四川在线消息(记者 钟帆 实习生 黄彦韬)当儿童的家庭监护人缺位时,如何寻找替代人员进行补位,落实监护职责?当监护人能力不足时,如何来增强其监护能力,提高监护水平……近年来,农村留守儿童、困境儿童以及散居孤儿等特殊群体儿童保护工作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为解决这些难题,成都市民政局创新开展“特殊群体儿童家庭监护教育指导”工作,目前已取得初步成效。

摸底监护现状 多管齐下提升监护效能

据成都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当前成都的特殊群体儿童家庭监护面临“三难”:一是,由于成都特殊群体儿童数量庞大、需求多样、问题复杂,因此了解该群体的情况难;二是,目前在法律层面对监护权评估无专门的界定,且缺乏统一的评价指标体系,因此构建特殊群体儿童家庭监护评价指标难;三是,特殊群体儿童监护人尤其是留守儿童监护人多为隔代监护,监护人年龄偏大、文化程度低、健康状况较差,且大多居于较偏远的村落,因此组织对特殊群体儿童实际监护人的集中培训较难。

为此,成都市民政局首先选定简阳市、金堂县、高新东区、青白江区为重点调研地区进行摸底。他们分别从相关职能部门工作开展情况、特殊群体儿童实际监护人的监护现状、社会力量参与特殊群体儿童家庭监护情况、个别特殊群体儿童典型个案等方面,展开调研。

在全面调研和分析成都特殊群体儿童的监护现状后,成都市民政局邀请儿童保护专家和家庭教育专家为监护人及委托监护人提供专场培训,内容涵盖儿童权利知识、家庭关系构建、亲子沟通技巧等方面;同时,撰写完成《成都市特殊群体儿童家庭监护教育指导项目调研报告》与《成都市特殊群体儿童家庭监护教育指导手册》、制作“合力监护,相伴成长”宣传片。

四大创新举措 探索特殊群体儿童关爱保护机制

为了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难题,成都市民政局在工作理念上进行了创新。以“合力监护”为基础,提出“监护教育指导”的理念,解决了如何在战略层面更有效地开展特殊群体儿童家庭监护工作,有助于动员更多的社会力量开展合力监护,实现合力监护的整体推进和水平提升。同时,将监护人、村社和社会组织基层工作人员的培训并重,提升能力,以弥补隔代监护人的不足,落实家庭监护教育双重保障。

同时,成都市民政局在工作模式上也进行了创新,各地大力引入社会力量参与保护工作,形成“大学生乡村行”、社区“邻里互助行”、校园“师生牵手行”等合力监护关爱工作模式、为特殊群体儿童家庭监护教育提供了有益的补充和支持。此外,以社区教育学院为载体的“县、镇、村”三级网络培训体系、“童伴计划”、返乡创业园“移动430课堂”三个特色项目经验,为特殊群体儿童家庭监护教育指导提供了精准帮扶。

另外,在家庭监护能力评价也有相关创新,成都市民政局本着“儿童最大利益”原则,结合特殊群体儿童的实际需要,从监护意愿、生活照料能力、沟通管教能力、安全教育能力、学习教育能力和家校配合能力等六个方面,对监护人能力进行全面调查评估,突破了以往对特殊群体儿童家庭监护情况的单一评价体系,探索分析了更为客观,更具操作性的监护能力评估指标。

此外,形成了以成都市民政局牵头,成都市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实施、各地未保中心协调实施,开展工作人员能力建设和监护人教育培训,构建特殊群体儿童家庭监护教育的双重保障机制;同时,成都市民政局还要求各区(市)县,建立包括组织保障机制、制度保障机制、设施保障机制的特殊群体儿童家庭监护保障工作机制。

下一步,成都市民政局将继续探索创新具有成都特色的特殊群体儿童关爱保护体制机制,力求儿童关爱保护工作实效,形成特色亮点和可复制的经验。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