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观!千名学生操场写家书 女生愧疚:“写信的格式都忘了”

2017-12-25 17:54:13来源:四川在线编辑:彭焘

泪奔!小女生画小时候 希望“陪父母变老”

15级6班的张晓妮给爸爸画了一幅画,画里小时候的自己和变老的爸爸。画里记录着:“我们小时候,父母教我们吃饭、教我们走路、父母教我们梳头洗脸、教我们做人的道理。所以,当父母老的时候,我要牵着你们的手慢慢变老。”

张晓妮告诉记者,家书的形式应该不局限在文字,这幅画爸爸妈妈看到了,“不敢说泪奔,至少他们会明白我对他们的爱。”作为学前教育系的学生,将来会去幼儿园教书,“我会把父母的爱用到学生身上,呵护他们慢慢长大。”

张晓妮的同班同学林巧玉的家书只有5个字:“爸爸,我爱你!”她在旁边画了一大一小两个背影,“这是小时候爸爸牵着我的手,一直是我最美的童年记忆。现在长大了,和爸爸散步的时候还是希望他牵着我的手,就像小时候那样。”

《烛光里的妈妈》音乐响起 “我听到了一些抽泣声”

“操场上写信,周围都是同学,大家都在聊天,”15级罗梦涵介绍,当现场响起《烛光里的妈妈》:您的黑发泛起了霜花,噢妈妈,烛光里的妈妈,您的脸颊印着这多牵挂。“操场上一下安静下来,同学们低着头开始写信,后来,我听到了一些抽泣声,有同学写着写着忍不住的哭了。”

罗梦涵感概说:“文字最能勾起人内心最真实的情感,音乐最能击中人们心中柔软的地方。”

“在写着这封家书的时候,不由得想起了许多以前的事情。”15级6班张铎同学称没写过家书,一开始还觉得有点不适应,后来自然而然地把心里想的都写了出来,“情到深处,泪水也止不住地往下流,跟我们常用的微信、电话、短信等方式跟父母交流不同,书信能将那些暗涌在心里的‘羞于见人’的清感,通过文字自然地从笔尖流出。”

不少同学认为,家书是一种更加浪漫的交流方式,“希望父母收到我们的信能够开心。”

感恩是永恒的教育 “我们打算每年举办一次”

木心有首诗歌《从前慢》,书信是一种慢节奏生活方式。“写信、等待、收信”的过程本身也成为一种美好的回忆,看到来信,真是“见字如面。”执行校长付恩才坦言,现在通讯比以前便利了,但父母和子女之间的深入交流却反而少了,“这就是学校举行写家书活动的原因。”

付恩才透露,“一封家书寄恩情”今年第一次举办,旨在加强学生与家长之间的情感沟通,让孩子们体验书信情怀,感受书信的质朴与浪漫。用传统家书来传承中国传统文化中“孝”文化的本质。

“感恩是我们校训之一,学校每年10月—12月都会开展一系列的感恩季活动,我们要让学生在这里不仅学到一技之长,还要学会感恩、学会爱。写家书这个活动虽是第一次开展,但是效果非常好,同学们都大胆地表达了对父母爱。明年我们将在全校开展,把感恩教育坚持下去。”付恩才还称,在今年的感恩季活动中,该校还开展了“走进了金堂特殊教育学校”、“向环卫工致敬”、感恩季征文、感恩季话剧比赛、感恩季画展等一系列活动。(杨德/文 图片由学校提供)

首页上一页12345下一页尾页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