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环保厅厅长解读党代会报告:搞好环保 推动绿色发展上新台阶

2017-07-06 07:14:56来源:四川日报编辑:邓强

  切实把绿色发展各项工作落实到位

  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报告为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规划了宏伟蓝图,要求加快构建适应绿色发展的空间体系、产业体系、城乡体系和制度体系,为子孙后代留下更多生态财富,决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一时一地的经济增长。全省环保部门要认真领会党代会精神,增强使命担当,硬化工作措施,着力抓好各方面重点工作。

  紧紧围绕全省环保“一号工程”,打好蓝天保卫战。将成都平原地区大气污染防治作为全省环保“一号工程”,集中全力实施攻坚。确保2017年全省蓝天数多于去年,持续雾霾天数少于去年,在已有5个地级城市环境空气质量全面达标的基础上再增加2个达标城市,特别是成都市的空气质量要有明显改善。

  具体措施将通过实行严格的污染源清单制和网格化管理,进一步搞准成都平原地区大气污染源清单,并按照轻重缓急排序,把污染源清单纳入环境监管网格,层层落实到乡镇、街道,明确目标责任,实行专人负责,确保成都平原的每一寸土地都有专人巡查。在此基础上细化硬化已采取的管用措施,持续精准发力,对环境治理行之有效的硬性措施进一步落地落实,不打折扣。还要强化联防联控联治,通过进一步健全成都平原地区8市联动机制,统一步调真抓实干,尽全力减少持续雾霾天数。前不久省环保厅与中国环科院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组建了由71位国家级专家、院士构成的四川大气污染治理专家顾问团,下一步还将与“国家队”深度合作,借助专家智慧把脉问诊,找准症结,对症下药。

  坚定不移治理水污染,打好碧水保卫战。集中力量啃“硬骨头”、打攻坚战,从污染最重的沱江、岷江流域入手,制定全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分成都、德阳等控制单元一项一项落实具体污染防治措施。确保成都市主城区年底前全部消除黑臭水体;再选3-5个条件较好的市(州)年底前实现城区内全部消除黑臭水体;对24条重点小流域选择12条重点发力;21个市(州)政府所在地的41个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百分之百达标。

  实行“七个聚焦”:一是聚焦重点流域和重点区域精准发力。以强力控制和削减总磷、氨氮、化学需氧量等污染物为主攻方向,以岷江、沱江流域为重点整治区域,以金沙江、嘉陵江、长江干流(四川段)三大流域为重点保护区域,全面实施严重污染水体整治、良好水体保护、水污染防治设施建设、饮用水环境安全保障四大工程。二是聚焦重点行业精准发力。实施重点行业企业清洁化改造和达标行动,完成清洁生产、干熄焦技术、冷凝水解析技术、绿色酶法生产技术、铬减量化和封闭循环利用等技术改造。三是聚焦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精准发力。将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治理作为实实在在的环保民生工程,今年全省消除 62 条黑臭水体。四是聚焦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现实的饮用水水源保护精准发力。全面完成地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排查和整治,清理保护区内违法设施和排污口。五是聚焦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精准发力。年底前依法全面取缔拆除江河源头区、水资源涵养区、水环境敏感区等畜禽养殖禁养区内的畜禽养殖场(小区)和养殖专业户。六是聚焦良好水体保护精准发力。重点保护嘉陵江、青衣江、紫坪铺水库、泸沽湖等重点生态功能水体,全面清理拆除排污工矿企业,保持流域自然生态环境,确保水质稳中趋好。七是聚焦环保基础设施建设精准发力。实施《四川省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三年推进方案》,加快城市和重点乡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配套管网和污泥处置建设。

  加强环境保护督察,层层压实环保责任。2016年以来开展的省内环保督察,充分体现了省委省政府加强环境保护推进绿色发展的坚定决心和勇气。环保督察只能持续加压加码,不能半点松劲,必须倒逼一批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久拖不决的突出环境问题整改到位。重点采取六项举措:一是公示公开。按照要求,督促各市(州)向社会公开环保督察报告、环保督察整改方案,并限期完成整改任务,主动接受社会公众监督。二是挂牌督办。针对重点问题整改不力、重点区域问题突出、重点县区“降温回潮”苗头,实行挂牌督办,对问题死盯不放督促解决。三是公开约谈。对未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环境质量不升反降、未完成年度环保目标任务的地区,对其党委政府主要负责人及相关部门负责人实施约谈。四是媒体曝光。借助和发挥新闻媒体的作用,宣传报道市县、企业在环保方面做得好的先进典型,批评曝光违法违规的反面案例,通过正面引导、反面督导,督促问题整改,用舆论手段为环境保护鼓与呼。五是移送追责。追责不是目的,整改才是关键。对发现的党委政府、相关部门和企事业单位涉嫌违反环保法律法规和相关规定的线索,通过责任追究,倒逼工作落实。六是区域限批。对个别地区环境问题突出、执法明显偏软且环境质量不升反降的,将抓典型、区域限批,迫使有关政府进一步堵住增量,消化存量,优化结构,改善质量。

  严格环境执法监管,增强执法硬度和公信力。治蜀兴川重在厉行法治。要用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保护生态环境,形成环境保护依法治理新局面。具体举措:一是加强环境执法。对环境违法行为零容忍,通过夜查、暗查、节假日突击检查、交叉检查和联合检查等方式实行“全天候”执法攻坚。二是守住底线把好门槛。以规划环评为抓手,以生态红线为遵循,引导和督促重点区域、重点流域、工业园区和建设项目认真落实生态环境保护措施。三是严格企业环境信用评价。将重点排污企业逐步全部纳入环境信用管控,倒逼企业全面落实环境保护主体责任,推动环境管理转型。四是强化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两法”衔接。环保部门与公检法机关和法制办等部门联合开展“打击破坏环境资源违法犯罪专项活动”,形成联手打击环境违法犯罪高压态势。五是加强行政执法监督。认真落实依法治省要求,严格行政执法人员资格管理,完善行政权力清单,强化行政许可、行政处罚案卷评查,完善公众参与制度,主动接受各方监督。

  进一步从强化公民环境意识上下功夫,形成环境保护政府发力、企业用力、老天给力、全社会合力的良好氛围。一是着力培育生态文化,倡导绿色生产生活。动员广大群众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推动全民在衣食住行娱等方面向勤俭节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方式转变。二是强化宣传教育。推进环境保护和绿色发展理念进机关、进单位、进学校、进企业、进社区、进乡村,推动形成人人都是环境保护的倡导者、参与者、实践者,而不是旁观者、责难者、损害者,引领全民为保护环境尽一份心、出一份力、担一份责,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良好风尚。(作者系省环境保护厅厅长)

首页上一页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