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总书记报告·全面从严治党篇|强基固本 凝神聚魂促发展

2017-10-14 06:48:58来源:四川日报编辑:刘波

  用人导向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越是艰苦的环境,越能磨炼干部的品质,考验干部的毅力。欠发达地区、工作复杂的地方、挑战性强和困难较多的领域是培养干部的一个重要部位,也是选人用人应关注的地方。

  提拔干部 听口碑也重实绩

  □本报记者林凌

  国庆中秋假期刚过,雅安市芦山县副县长朱文华又对前段时间安全生产大检查中排查的隐患点进行逐一走访,了解整改情况。“担子重了,责任也大了。”朱文华说。

  朱文华是在“4·20”芦山强烈地震灾后重建中成长起来的干部。地震发生后,时任县教育局局长的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为学生复课。3天后,第一批完成;15天后,全县所有的学生都实现了帐篷复课。为了让学生们尽快回到校园,朱文华统筹协调各个学校维修校舍,“一天最多能睡四五个小时。”当年9月1日,全县学生都搬进了维修加固后的学校。

  当年底,组织第一次给他加了担子,朱文华转任芦山县发展改革和经济商务局局长,虽然级别没有变化,但担子更重了。朱文华边学边干,三年下来,380多个大项、1100余个小项的灾后重建项目全部顺利完工。因为工作中的表现,朱文华被提拔为芦山县副县长。

  “灾后重建中,收获实在太多。”回想起个人经历,朱文华感慨。

  据统计,“4·20”芦山强烈地震后,当地统筹调配干部430余人次投身于灾后重建、群众工作等急难险重工作中,对于其中信念坚定、敢于担当、善于破难的300余名干部纳入管理,并向市委推荐11名干部提拔担任县级领导职务,累计提拔重用310余名干部充实到乡镇和县级部门科级领导岗位。

  脱贫攻坚主战场同样是干部成长进步的试炼地。

  两年前,攀枝花盐边县环保局“80后”干部沙万全主动申请到该县最偏远穷困的格萨拉彝族乡大湾村任第一书记。

  为改变当地落后贫穷的面貌,沙万全带着村民做起了“加减法”。破解产业发展问题“做减法”,拓宽增收渠道“做加法”;破解自然条件问题“做减法”,改善生产生活环境“做加法”;破解民风陋习问题“做减法”,倡导文明新风“做加法”……“三减三加”后,村里的路通了、产业兴了,贫困群众人均纯收入净增400元以上,全村也将在今年实现整村脱贫退出。为此,村民对沙万全连连点赞。

  百姓的口碑是最好的褒奖,去年10月,沙万全被提拔为格萨拉彝族乡副乡长。

  对于自己的进步,沙万全说这得益于省委“三重”的用人导向。攀枝花市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表示,攀枝花加强对优秀脱贫攻坚一线干部的优先提拔重用,截至目前,全市共提拔重用脱贫攻坚一线干部161人,其中,贫困村第一书记34人。

首页上一页123下一页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