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云中”走进山城 阿来重庆谈文学:唯有诗意不负光明

2021-12-01 12:01:41来源:四川在线编辑:王向华

四川在线记者 肖姗姗/文 赵迎昭/图

11月30日,11月的最后一天。对重庆读者和文学界而言,这真是特别的一天,无数人在朋友圈发声,只为一场刚刚结束的文学讲座。媒体人用真挚来形容,读者直言热泪盈眶,诗人李元胜点赞过瘾——重庆文学界年度大戏“少数花园文学活动季”迎来了第六场,嘉宾是四川省作协主席、作家阿来。

讲座从《云中记》谈起,在文坛,这部三年前出版的长篇小说一直保持着极高的关注度,持续获奖,获奖无数,且刚刚推出意大利文版。

活动现场      

抒情➕叙事

才能把世界照亮

阿来回顾了《云中记》的创作过程,那些在莫扎特《安魂曲》中含泪写下的字句,是阿来对生命与死亡的深刻思索,他写出生命所经历的磨难、罪过、悲苦,更写出经历过这一切后,人性的温暖和闪光。但在阿来的笔下,那些彻骨的创痛,却是庄重的,有尊严的,他用诗意的美感对生命的本质进行了一个更深入的认知和领会。这样的写法,阿来解释为“我在写作当中就是向中国诗歌学习”,他要用至善至美的诗意文笔来治愈伤痛。

阿来签售      

“中国文学的主流是诗歌和散文,不是小说。中国有一个非常了不起的,从石器时代就开始楚辞,汉乐府,唐诗宋词元曲一路下来,已经达到很高程度的时候,西方人才开始在诗歌方面发力。当我们产生李白、杜甫,公元700年,800年的时候,我们产生李商隐的时代,产生白居易的时代,西方人还在干什么?所以我们的诗歌是非常强大的。”阿来认为,中国诗歌有个特点就是它把叙事跟抒情两个东西彼此相间的联系的非常紧密,不是剥离。“抒情要求有一个标准,含蓄,蕴结,含蓄,蕴结就是中国的一个最基本的审美原则,也跟中国东方人这种比较内敛的个性是相一致的。中国的诗歌从石器时代开始,就是叙事跟抒情天衣无缝地融合在一起,比如白居易的两首诗,《长恨歌》《琵琶行》。而西方如果要写一部英文的文学史,一定会把雪莱说得很高,而他的诗,怎么读?就只有抒情的大白话,没有叙事。”

含蓄蕴藉的抒情和叙事状物结合在一起,才真正构成美学精神,也才有了独一无二的《云中记》。因为阿来不止是沉湎于凄凉的悲悼,而要写出生命的庄严,写出人类精神的崇高与伟大,写出光亮。阿来说:“要写出这种光明,这需要一种配得上的语言。”毋庸置疑,作为一位从来没有一天放弃过对中国古代诗歌阅读的作家,他心目中唯有如此雅正的,充盈饱满的,节制含蓄的诗意语言,像颂诗一样吟唱的,才能会把世界照亮 ,把人心照亮。

一个乐观主义者

对死亡有更深层的认识

这样的书写,就常常让阿来被问及一个问题:“是悲观主义还是乐观主义?”阿来的回答是,有积极生活态度的乐观主义者。“我说想到要死,肯定是悲观的,但是我说我仍然是一个有积极生活态度的乐观主义者。物质的东西当然我是需要的,但物质的东西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真正使我生命丰富的是在物质的问题基本解决以后,大概就是中产的概念,更多追求的还是情感跟文化的东西,知识问题,这才是生命的本质。”

阿来说,创作《云中记》就是在对生命本身的一个认知,“我今年都60多岁了,我自己也慢慢在考虑自己的一个终点。写了《云中记》,我对生命,对死亡有了一种更深层的认识。”

自然文学的行动派

走不动的那天以文记流年

讲座的主题有一个很重要的关键词:生态文学。但在现场,阿来提出了异议,他认为他要讲的,更准确的说法应该是“自然文学”。二字之差,观念大不同。他说:“在上次,我们在贵州开会讨论这个问题,我说我主张叫自然文学,生态都还是有点以人为中心。在美国,当认识到人类活动对自然界的损毁跟影响的时候,美国的文学界就提出了要保护自然界的概念,修复自然界的概念,他们把自己的行动过程记录下来,就构成了美国的自然文学。”

阿来与李元胜      

阿来自己,就是这样的行动派。多年来,自然和人的关系,一直是他思索的命题。他不断行走,跋山涉水,拍摄植物,了解生物多样性……“我那天算过一次,我到今天散文、诗歌、小说、剧本加起来不重复,大概写了23本书,大概将来还会写一点,植物学的怎么写?我是有一个小心思,我想这些年我也爬得动山,我都63岁了,现在上个五六千米没问题,但是我想总有一天走不动,我还靠什么过瘾?我就靠写植物过瘾,因为现在有条件,我准备了很多资料,储备了很多底气,我有几万张照片,都是我在不同的地方,不同的情境下拍下来的不同的植物,尤其我做的横断山基本上没有拍过海拔2500米以下的东西,直到增长到海拔5000米,6000米,去过很多地方。所以哪一天我走不动了,出不了门,坐在轮椅上的时候,写这些植物的文章,重新领略大自然。”

延伸阅读——

川渝作家相约重庆会客厅

少数花园迎来多数大咖

阿来是“少数花园文学活动季”的第六位嘉宾,而这个活动是在2020年签下四川重庆文学交流合作框架协议之后,一次重要的双城互动;更是今年4月成立的“成渝双城文学交流基地”的首个大型系列文学活动。

少数花园创办于2012年。发起人之一、诗人李元胜是这里的常客,多年来,包括他在内,少数花园举办的全国文学名家分享会已超过100场,这里已经是重庆重要的“文学会客厅”。

这一次,重庆这间会客厅向四川的文学名家打开大门,围绕成渝双城互动这一主题分享创作经历和故事,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贡献文学力量。作为策划人,李元胜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提高一座城市的文学创作整体水平,一定要开阔视野,固守成规要不得。对重庆文学爱好者而言,可以通过此次活动和名家近距离交流学习,这是千载难逢的机会。聆听真知灼见后,很有可能让自己的创作进入新的阶段。”

继阿来之后,接下来,诗人梁平、作家洁尘、《星星》诗刊主编、诗人龚学敏等还将陆续来到少数花园,座谈、对话、签售、分享,深入推动成渝双城思想互联、文化融通。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