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位成都市民到宝墩遗址探秘4500年前的成都 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2021年度社教公益活动今日开启

2021-12-04 21:37:51来源:四川在线编辑:王诗侠

四川在线记者 成博 吴晓铃

今年,三星堆成为众所瞩目的热点话题,成都平原为何能出现如此独特绚丽的青铜文化?三星堆文化从哪里来?

为了让公众更直观地感受成都平原文明进程,了解中华文明“多元一体、兼容并蓄、绵延不断”的总体特征,12月4日下午,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2021年度社教公益活动之首场活动走进位于新津的宝墩遗址工作站。

35位通过“成都考古”微信公众号报名成功的市民跟随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宝墩遗址工作站副站长唐淼,“穿越”宝墩古城,感受、想象4500年前古蜀先民的生活环境,并且拿起探铲,亲手探源古蜀大地。

探源古蜀 走进史前遗址

三星堆从哪里来?古蜀文明源头的秘密,就藏在宝墩文化中。

上世纪90年代进行的考古发掘,确认宝墩古城是一座距今约4500年的史前古城,将成都的文明史追溯至新石器时代。

作为长江上游地区最大的新石器时代古城遗址,宝墩古城的发现,开启了成都平原史前城址的调查与发掘,相继确认了都江堰芒城、郫县古城、温江鱼凫城、崇州双河古城、紫竹古城、大邑盐店古城、高山古城,继而提出了“宝墩文化”的命名,建立起成都平原新石器时代的考古学文化体系,确立了成都平原在探索长江上游文明起源的重要地位。

近日,《大遗址保护利用“十四五”专项规划》出台,同时发布了“十四五”时期150处大遗址名单,以宝墩古城为代表成都平原史前城址群名列其中。

宝墩文化系古蜀文明之源,宝墩古城理所当然成为此次成都考古社教公益活动首站。下午2点,满载35名观众的大巴,穿过大片绿色麦苗,来到宝墩古城几栋史前风格的建筑前,这便是刚刚建成,集考古修复、整理研究、展示利用、文物库房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宝墩考古工作站。

工作站副站长唐淼在大门口迎接观众的到来。他向观众介绍,宝墩遗址从2009年起列入中华文明探源工程项目,发掘工作逐年推进,新的发掘成果不断涌现,就在今年年初在宝墩遗址首次发现4000多年前的疑似水稻田遗址,这是成都平原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的水稻田,对了解成都平原史前水稻种植史具有重大意义。

知名主持人周东作为本次活动特邀嘉宾主持人,与观众一起来到活动现场。他表示,非常高兴参加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主办的这一公益活动。

轮番提问 站长答疑解惑

在宝墩考古工作站展示厅内,是即将开展的“天府之根·宝墩遗址与宝墩文化展”,喇叭口高领罐、盘口圈足尊等独具特色的宝墩时期出土文物,结合馆内的多媒体互动显示屏、投影设备与古蜀人民生活展示区展现在观众眼前,让大家先睹为快。

热情的观众也提出了十分专业的问题:宝墩文化时期人口大致多少?都说张仪筑成都城在公元前311年,宝墩文化的出现是否意味着成都建城史提前了?都认为葡萄是从西域传入中国,为什么宝墩文化会有出土的碳化葡萄种子?宝墩文化中的人头骨是否能复原?

“宝墩时期人口研究是正在进行的工作”“宝墩时期的城和张仪筑的城,是有一定区别的,主要是从城的功能来看,我们通常认为‘筑城以卫君,造郭以守民’,但宝墩时期并未有这样细致的区分”“明年市民有望看到宝墩、商业街船棺合葬墓时期的人像复原图”……面对观众提出的问题,唐淼都进行了专业而细致的回答。

在4日的活动中,宝墩考古工作站工作区、文物库房也首次向公众开放,大家可以近距离地感受考古人的日常点滴,陶器分类、拼对、登记、修复、绘图等考古工作流程,让观众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了考古工作的细致与艰辛,纷纷感叹道“这真是一个极度需要耐心的工作”“能还原出这么精彩的展览真能很不容易”……“这是我们成都考古人数十年如一日付出的成果”唐淼补充到。

拿起探铲 亲身体验考古

在宝墩遗址考古发掘现场,唐淼首先向大家介绍了常用考古工具及其使用方案,展示了宝墩遗址刚发掘出的部分器物,并带领大家一边参观发掘区一边讲解考古知识:“什么是灰坑”“什么是地层”“什么是探方”“如何判断年代”“怎么提取遗物”“考古的昨天与今天”唐淼如数家珍地介绍。

最后,工作人员带领大家在发掘区外体验了一次考古钻探,成为一名“考古人”,使用美式洛阳铲从地底带上的泥土,观察土质土色的变化,判断不同地层的年代。“这是我第一次感觉自己和考古这么亲近”现场的小朋友高兴的说道。

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宝墩遗址工作站副站长唐淼介绍,本系列活动是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2021年的年度社教公益活动,首场35个名额通过“成都考古”微信公众号几分钟内就报满了?5日,在第二场社教公益活动中,考古领队左志强将带着观众走进新川创新科技园考古现场。

12月的第二个周末,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还将继续推出有趣有料的社教公益活动,大家可以通过“成都考古”微信公众号关注报名信息。

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供图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