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乡村振兴,文学如何进行时代表达?名刊主编、副主编这样说丨第四届全国文学名刊专家论坛①

2021-12-07 22:24:01来源:四川在线编辑:牛霄

四川在线记者 肖姗姗 成博 文/图

12月7日下午,巴金文学院。10余家省外文学名刊主编、副主编与10余家四川省文学期刊联盟成员单位主编、副主编齐聚一堂,围绕“作家的个人经验与时代视野”“文学批评的公信力”和“面对乡村振兴如何进行时代表达”等话题,各抒己见、切磋交流。

深入一线揭示乡村振兴过程中的复杂性

《山西文学》主编鲁顺民是一位有着长期扶贫经历的文学主编。“乡村振兴紧跟脱贫攻坚,说乡村振兴必说脱贫攻坚,”他表示,根据自己的组稿经验,来自脱贫攻坚一线的第一书记、驻村干部们的扶贫日记本身,就是反映脱贫攻坚、乡村振兴这一宏大命题的生动材料,由这些一手资料加工出来的文学作品,由于兼具细节与思考,其内容本身就具有打动人心的力量。“同时,虽然我们都理解脱贫攻坚的艰巨性,但当我们真正亲身来到脱贫攻坚一线时,现实的贫困状态依然是触目惊心的,对每个人的良心都是一场考验,”鲁顺民表示,要书写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的巨变,作家需要有“贫穷和贫穷是不一样的,每个地方、每一户贫困户都有不同的样态”的观念,“这要求我们的作家要切实深入到第一现场,去发掘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的转折中,农村地区所面临的复杂性,只有当这种复杂性得到好的呈现的时候,才能说实现了文学对乡村振兴的表达。”

《广西文学》副总编冯艳冰对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的历史巨变感触颇深。《广西文学》杂志有自己的扶贫点,杂志社的每个人也都有自己的点对点扶持对象,脱贫攻坚顺利完成后,他们依然同曾经的贫困户保持着较好的联系。冯艳冰表示,“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我们很多人都走到第一线,投入了这个伟大的工程,这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关于作家在乡村振兴中如何作为,冯艳冰提醒大家,要在这个大背景下,关注个人与时代的关系,凸显个人命运与时代脉搏之间的共振在。

《山花》特约编辑李晁表示,“乡村振兴是直接衔接脱贫攻坚的,而反映脱贫攻坚的文学作品,我个人的印象里面好像报告文学为主,小说诗歌可能也占极少的一部分。采用报告文学是最有效的方式,因为它可以短时间地反映当下这种激烈的变化。但是乡村振兴作为一项战略,它没有短时间的进程表,是更长期的一种事业,所以这一块的书写可以慢下来,去深入观察整体乡村的秩序会在这样一个战略当中发生什么变化。”李晁表示,作家应当比较从容地去写乡村,“视野千万不要局限于乡村。因为乡村也是跟更广阔的地域是有连接的,比如附近的城镇是一个什么存在。”

关注乡村振兴中的个体遭遇与抉择

《当代》副主编石一枫有着在北京城中村成长的经历,他也亲身见证了城镇化带给曾经的乡村、以及乡村中生活的个体的改变。石一枫透过自己的观察,发现城镇化使这些曾经的城中村居民获得了物质上的富足,但却同时也把焦虑的情绪传递给了他们。“举个我们孩子家长群里的例子,学校老师会给小朋友们布置作业,今天学习‘五言绝句’、明天学习‘好雨知时节’,但是由于这些家长的教育程度原因,他们可能不能理解什么叫‘五言绝句’,‘好雨知时节’又是什么。他们可能会就这些问题去请教老师,但老师可能有没有更多的时间来一一解答。这时候焦虑就产生了。”有这个现象出发,石一枫想到,城镇化不仅改变了农民们物质的生活环境,同时也带来了文化生活、价值观层面的改变,“这种改变会让这一代经历城镇化的人觉到自己落后了。他们的经济状况可能确保了他们不需要上班,但是最矛盾、最焦虑的是他们。文化等级的落差有时候是一言难尽的。”从这种心理变化出发,石一枫认为,文学写作有时候写的就是这种复杂的心境,“作家在进行文学表达时,这种心境或许是比较容易被查觉得,但真正难的是在进行表达时,能想得比别人一步、看得比别人远半步,”实现对既往的、陈词滥调的文学表达的超越。

《收获》编辑部主任吴越认为,在进行乡村振兴的文学表达时,作家应该要关注到最本真的人性和外来的东西发生碰撞之后发生变化。“最近我经手了一篇索然才让的小说,当中能够看到草原上的变化。”吴越表示,当原先贫困地区的人手头开始有钱之后,其实也会给他们原来的生活方式带来各种各样的冲击。而面对这种冲击,有的人会因此沉沦,有的人则继续坚守自我,“围绕乡村振兴,我们出台了各种各样的政策,这些帮助、扶持的政策会对当地人原本的生活方式产生冲击和变化,在这种冲击和变化面前人会有选择,选择之后有的人就会上升,有人可能会迷失自我。这是文学应当加以把握的方向。”

《滇池》副主编包倬来自农村,是一位真正有乡村经验的文学编辑。关于乡村振兴,他认为“我们要振兴是因为我们丢失了一些东西,在整个的乡土社会里面,可能有一些精气神的东西丢掉了。”他认为,作家在对乡村振兴进行书写时,不应该抱着一种居高临下的态度,试图把一个先进的东西塞给乡村,“真正的乡村有一个属于他自己的东西,一种秩序在维持、在运行,而现在恰好是这种所谓的现代文明的东西把这个东西给冲垮掉了,所以我们看到有的乡村凋敝了。比如,人和人之间的纽带断掉了,人和人之间的情感就没有了,就变得越来越薄情,相互之间缺少了尊重,”包倬表示,如果我们写乡村振兴,可能不仅仅是要写一个故事、一个冲突,而是要找到中国乡村运行几千年的那个精气神,“我想,如果说要写乡村振兴这个题材,肯定不是那么简单地说好还是不好。”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