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观理论· 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③丨以产业创新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构建富有四川特色和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2024-03-29 12:42:46来源:四川在线编辑:姜照雯

盖凯程 姚常成

生产力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力是推动社会进步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论述是将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与当代中国具体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最新理论成果,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习近平经济思想。2023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时指出,要把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主攻方向,加快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前瞻部署未来产业,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构建富有四川特色和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这些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精神,深刻阐明了四川产业发展的独特优势、主攻方向和目标定位,从而为四川围绕发展新质生产力布局产业链、以产业创新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推动四川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产业创新是科技创新转化为实际生产力的过程和结果

产业创新是科技创新的重要载体,而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核心要素就是科技创新。产业创新是科技创新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过程和结果,因此科技创新成果能应用于生产过程、渗透在生产力诸多要素中,引起生产力的深刻变革和发展,助推形成新质生产力。值得注意的是,新质生产力的崛起并非是由一般科技创新推动的,而是由具有颠覆性且对经济社会发展影响广泛而深远的科技创新所牵引。这些颠覆性创新在早期阶段可能无法与既有的技术和产品竞争,但它们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代表了未来产业发展的方向。一旦越过临界点,由单个企业或单一生产环节的科技创新跃升至整个产业甚至产业集群的创新时,它们就会释放出改变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的巨大力量。

产业创新还涵盖产业模式的创新,而产业模式的创新则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了新契机。当下,传统产业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快速变化的市场需求,企业需要转变经营方式,探索新的商业模式和盈利模式。通过产业模式创新,企业能够打破传统行业格局,实现跨界整合与合作,拓展业务范围与市场空间。这种创新不仅能够激发企业活力,还能够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使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

产业创新能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是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支撑。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新兴产业层出不穷,传统产业也面临着转型升级的压力。通过产业创新,传统产业可以借助新技术和新模式实现转型升级,提高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同时也有助于引领和培育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推动整个经济向着更高质量、更可持续的方向发展。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时所强调的:“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特别是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新质生产力。”

站在新起点上推进高质量发展,四川要紧紧围绕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强化创新驱动之本,筑牢实体经济之基,激发微观主体经济活力,加快新质生产力成势。其中产业基础能力、数智化转型程度以及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水平是衡量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指标。当前,四川正深入实施制造强省战略:一是积极提升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二是加快推进制造业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三是努力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集群。具体来看,即通过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健全产业基础支撑体系、加强产业技术标准体系建设,巩固提升传统产业链,塑造新兴产业链;通过建设制造业大数据服务平台,开展制造企业“上云用数赋智”行动,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通过聚焦半导体、新一代网络技术、智能终端软件等领域,突出创新驱动,构建世界级电子信息产业集群等。这些举措除了注重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以外,还突出了积极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和高端装备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及加快布局类脑智能和基因技术等未来产业的重要战略意义。

统筹推进传统产业焕新、新兴产业壮大、未来产业培育

产业是生产力变革的具体表现形式,现代化产业体系构成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物质技术基础。要想建立健全现代化产业体系,就必须牢牢抓住发展新质生产力这一主线,有效统筹推进传统产业焕新、新兴产业壮大、未来产业培育。

赋能传统产业“蝶变焕新”。传统产业作为经济发展的主体,是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基底。发展新质生产力绝不意味着舍弃传统产业。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是应对新一轮科技革命挑战和产业变革调整的战略选择和重要举措。首先,新质生产力的核心在于以科技创新为主导、通过实现关键性颠覆性技术突破来推动生产方式的变革,进而倒逼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其次,传统产业可通过采用先进的生产工艺和设备,引入智能制造、大数据分析、物联网技术等,实现生产过程的数字化、智能化和网络化,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和传统产业生产效率。最后,通过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开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竞争力的新产品,也能助力传统产业拓展市场份额,夯实传统产业发展根基。例如,四川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方面,借助人工智能技术提升传统制造业的智能化水平,利用AI生物技术提升传统医药产业的研发水平,以及应用新材料技术提升传统产品性能等。总之,只有通过不断引入和应用新的科技成果,促进传统产业的创新与升级,才能实现传统产业的长远发展和现代化产业体系的稳步建设。

战略性新兴产业“聚链成群”。建设富有四川特色和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就是要建设由科技创新支撑引领、新质生产力驱动前行的产业体系,特别是以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为基础而建立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体系。首先,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不断突破技术瓶颈,提高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例如,人工智能和5G通信技术的应用,加速了四川电子信息等主导产业提质增效的步伐。其次,培育新兴产业集群。新的产业集群往往具备更高的创新能力、更紧密的企业合作网络,并能通过引入新技术、开发新产品、优化生产流程等手段,提升现有产业集群的核心竞争力。具体来看,着力生物技术、新能源和新材料等关键技术的突破,为重点提升生物医药、轨道交通装备和节能环保3个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以及集成电路、新型显示、航空、北斗卫星应用等23个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提供了强劲支撑。最后,推动产业链的优化升级、完善薄弱环节,促进新兴产业供应链的智能化和柔性化,提升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韧性水平,推动产业变革朝着信息化、数字化和智能化方向加速演进。

培育未来产业“爆点风口”。未来产业代表着技术的前沿和产业的未来趋势,对于推动经济发展、促进就业和提高国际竞争力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与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同的是,二者都是由重大技术突破或重要社会需求带动产生的新兴产业;不同的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已处于产业发展相对成熟的状态,而未来产业还处于产业生命周期的早期阶段,产业发展不确定性大,培育周期长,但具备成长为战略性新兴产业,进一步发展为支柱性产业的潜力。未来产业的发展对于实现产业体系稳定、可持续发展具有决定性作用。近年来,四川明确了6G通信、量子科技、深空深地、未来交通、生物芯片、生命科学、先进核能等重点方向,大力推进工业向新赛道拓展。推动其发展上,需要注意的有三点。首先,未来产业技术路线不确定、发展模式不固定、技术范式有待形成,要在技术路线、底层逻辑、标准体系、经营思路等方面加快探索实践。依托互联网规模优势和应用优势,加大对类脑智能、脑机接口、人形机器人等领域的前沿探索和商业模式开发,加快未来产业的产业化发展步伐;依托量子科技、生命科学和生物芯片等颠覆性前沿技术的研发,也将为未来产业发展提供创新源泉。其次,新能源、新材料和智能制造等新兴产业领域具有经济附加值高等特点,可以为未来产业的发展壮大提供基础经济支撑。最后,数字技术、网络技术、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等的发展,能够帮助未来产业在进行市场推广时实现精准营销,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和多元性需求,打开未来产业开拓新市场的密钥。并且,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使得机器能够自主进行决策和执行任务,从而提高生产自主性,使得生产更加自主化和协同化,提升未来产业的发展效率。

(作者分别系西南财经大学经济学院院长、教授,西南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