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华龙一号”、“玲龙一号”……核反应堆技术年会透露技术与应用新进展

2024-04-17 22:16:48来源:四川在线编辑:牛霄

四川在线记者 宁宁

4月17日,核反应堆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及先进核能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2024年学术年会在成都召开。会议吸引了来自中核集团、中国科学院等的9位院士,来自各科研院所、高校、企业的近700位专家学者参加,围绕聚焦核反应堆及先进核能重大基础理论、前沿科技创新应用等内容进行探讨。

当前,中国核能发展进入历史机遇期。截至去年底,我国核电在运机组规模与在建机组规模分别为世界第二和第一。与会嘉宾认为,四川是核技术研发和核装备制造大省,要抢抓发展机遇与优势,在核反应堆技术研发与核能应用上持续发力。


年会现场

谈技术:“华龙一号”后续机型为压水堆技术未来发展锚定方向

聚焦核技术研发,大国重器“华龙一号”成为会议焦点,这是我国首个拥有完整自主知识产权的百万千瓦级压水堆核电机组,实现了我国核电技术从跟跑到并跑的跨越性发展。

但是,压水堆技术也面临着安全性、经济性、铀资源短缺等挑战。“为此‘华龙一号’不断进行技术提升。”记者从会议现场获悉,“华龙一号”先后经过融合方案改进,开展设计优化,当前后续机型工程科研和设计工作进展顺利。“后续机型不仅缩短建设周期,成本也有所降低,同时采用智能化建设和运行技术,实现了压水堆技术全面并跑,局部领跑,为压水堆技术未来发展锚定了方向。”相关人士表示。

当前,“华龙一号”全球在运机组5台,国内核准及在建21台,已进入批量化建设。与会嘉宾认为,未来压水堆技术仍有广阔发展空间,有望在智能化、新材料、新技术、新理论等方面实现突破,同时通过吸收各行业、各领域的创新成果,将进一步减少设备故障率,增强市场竞争力,从而不断提升安全性与经济性。

谈到核技术未来发展,中国工程院院士于俊崇建议,一方面要用智能化、数字化等新技术改造已有的核反应堆,另一方面也要将高温气冷堆等第四代核反应堆作为未来的着力方向。

看应用:“玲龙一号”的“中枢神经”发运,迎里程碑节点

聚焦核能应用,小堆也备受会议关注。

中国核工业集团有限公司自主研发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玲龙一号”是全球首个开工建造的陆上商用多用途模块式小型压水堆。几天前,“玲龙一号”全球首堆示范工程安全级DCS系统正式发运海南昌江核电基地。

“玲龙一号”总设计师宋丹戎介绍,DCS系统有着“玲龙一号”的中枢神经之称,是一个数字化控制系统。通过把核电站运行的参数输送到DCS系统,DCS系统对核电站运行情况进行监测。如果监测到异常情况出现,DCS系统就将发出指令,采取保护措施或者停堆措施。“DCS系统的发运是一个里程碑节点。今年5月,待厂房具备条件后将实施安装。”

会上也透露了“玲龙一号”的整体建设进展。

“‘玲龙一号’于2021年7月在海南昌江核电基地开建,预计今年底将进行冷试,明年进行热试。”宋丹戎说,届时,每年发电量可达10亿度,可满足海南省52.6万户家庭用电需求,同时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约88万吨,相当于一年植树750万棵。

在宋丹戎看来,“玲龙一号”实现完全自主设计、研发与制造,不仅完善了供应链产业链,实现进口替代,降低了成本,还推动核电厂智慧化运行,降低事故发生率,提高了经济性和安全性。“未来不仅能向沿海、北方等地区推广,也为进一步走出国门创造了条件。”

此外,核医疗应用也在加快推动。

今年1月,全球功率最高的溶液型医用同位素生产堆在四川正式开建。

“当前正在全面建设中,预计2027年建成投产后,钼-99、碘-131等医用同位素的年生产能力将分别达到10万居里和2万居里。”核动力院副院长闫晓说,该医用同位素堆不仅将带动下游产业集群发展,还能填补国内医用同位素大规模生产空白,解决两种同位素长期依赖进口等问题,“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将成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抓手。”

据介绍,本届年会将持续至4月20日,包括开幕式、大会报告、核用耐高温SIC复合材料、核工业人工智能科学计算专题论坛等内容。

(主办方供图)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