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物竞荣丨2024年首批“四川籍”朱鹮破壳,记者探访“东方宝石”繁育现场

2024-05-09 21:36:40来源:四川在线编辑:王桃

四川在线记者 陈俊伶 摄影报道

“体重正常!”4月21日凌晨,伴随一声鸣叫,编号为“MC11-1”的朱鹮宝宝在四川沐川朱鹮繁育中心(以下简称“繁育中心”)破壳而出,繁育中心技术人员吴永中忙前忙后兴奋得一夜没合眼。

这是2024年首只成功孵化的“四川籍”朱鹮,至此,繁育中心的朱鹮数量正式突破80只。

2024年首只成功孵化的“四川籍”朱鹮。

这个数字在短时间内持续更新。正值鸟类繁殖期,十余天里孵化室陆续又有4只小朱鹮“破壳”,预计今年繁育中心累计将拥有朱鹮近百只。

工作人员是如何为“东方宝石”朱鹮进行繁育工作的?记者前往四川沐川朱鹮繁育中心进行探访。

饲养员每天往返于育雏室、孵化室、成年鸟笼舍

四川沐川朱鹮繁育中心坐落在沐川湿地公园附近的一处山头,四周绿树如茵,植被茂密。

走进大门,左侧有两排高大的繁殖笼,根据功能分隔为24个“单间”。其中有一半房间是“夫妻间”,主要为进入繁殖期后配对成功的朱鹮情侣提供独立的繁殖环境。笼内有水池、树木、栖息架等,模拟朱鹮的自然生存环境,该区域共有79只成年朱鹮在此生活。

四川沐川朱鹮繁育中心大门。

右侧建筑则主要进行朱鹮蛋孵化和雏鸟养育工作。临近中午,记者在这里见到了刚吃过午饭的吴永中,他正在准备下午一点给朱鹮雏鸟投喂的食物。

今年刚出生的朱鹮宝宝中,有4只就生活在育雏室的育雏箱里,两只小朱鹮配有一个育雏箱,育雏箱具备保湿、保温功能。小朱鹮还不能站立,被厚厚的纸巾包裹着,生活在专属“小家”里。

记者注意到,育雏室的冰柜里,叠放有多份提前制作好的深色泥状食物。“这些都是昨天按比例搅拌好冷藏保存的,主要成分是泥鳅、黑鱼和蛋黄。”吴永中取出一盒,拿出几个写有每只雏鸟所喂食克数的小杯,一杯杯精准分配、称重。

工作人员为小朱鹮调配食物。

在每个育雏箱旁,都有一张繁育中心为每只“新生儿”准备的饲喂表,上面记录着朱鹮宝宝每天生长的克数以及每顿饭摄入的食物重量和营养品。雏鸟通常每天喂食三次,其中有两次需要添加维生素类营养品。喂过雏鸟后,吴永中还会将每只雏鸟轻轻擦拭,仔细观察其身体生长状况,最后垫上新“尿不湿”,维持环境清洁。

照顾完雏鸟,吴永中前往孵化室进行孵化工作。孵化室的桌上摆放着几个方形孵化箱,透过透明箱盖可以看到,这里放着今年等待出壳的二十多枚朱鹮蛋。

孵化过程并不是静待破壳这么简单。“这期间还可能遇到很多问题,畸形蛋、受精卵低等状况经常碰到,破壳出健康小鸟的概率只有一半不到。”吴永中说,为提升受精卵的出壳率,需要每天定时翻蛋促进胚胎受热均匀,以及通过照蛋器观察朱鹮蛋中胚胎的发育情况。

孵化箱内的朱鹮蛋。

观察完待产鸟蛋,吴永中又马不停蹄地开始准备为成年朱鹮喂食。繁殖期,繁育中心工作人员几乎每天这样三点一线又事无巨细地往返重复工作着。记者了解到,在2019年来到繁育中心之前,吴永中曾当过多年的大熊猫饲养员,在他看来,“养朱鹮比养大熊猫‘淘神’多了。”

精细养护有了成果。81!82!83!84!继首只朱鹮出生后,十几天里欢呼声多次从孵化室传出。“预计今年中心能孵出15只左右健康的朱鹮宝宝,繁育中心朱鹮总数有望向三位数靠近”,吴永中表示。

今年将进行四川首批朱鹮野化放归训练

朱鹮的繁育工作并不是这么顺利,去年繁育中心就曾遭遇新生儿“生存危机”。

“经过此前三年顺利进行的人工繁育和野化培训,我们将去年定为繁育中心的‘自然繁育年’,就是在繁殖期,几乎不对朱鹮的繁育进行人工干预。”繁育中心技术负责人杨海琼博士表示,这种繁育方式的尝试,是为最终野化放归作准备。

然而结果并不尽人意。这些从小到大未脱离人工繁育和饲养的成年鸟,往往可以正常交尾、坐巢、孵卵,但在育雏阶段却极不“熟练”,最终导致子女成活率很低。

如何在锻炼朱鹮野化能力的同时提高雏鸟成活率?2023年的繁育经验带来启发。今年,繁育中心调整战略,采取人工与自然繁育相结合的方式,在成年朱鹮产卵后,让其自己孵化,再在育雏阶段给予雏鸟悉心的人工照料。而在往年,成年朱鹮产出一批蛋后,饲养员会取出其中一半进行全程人工繁育。

“目前来看,今年的雏鸟成活率较之前有不少好转。”吴永中说。

用于野化放归的训练场地已在搭建中。记者注意到,从繁育中心大门走到饲养区的100米区间的空地,从坡面到平地有多辆施工车辆正在工作,发出阵阵轰鸣声。

沐川县林业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正在施工的是繁育中心二期项目——朱鹮大笼网项目,整个场地占地约3000平方米,将修建生态大笼舍、驯化笼舍等,为朱鹮提供模拟野外生存环境。建成后,将成为四川省首个为朱鹮提供野化放归训练的场地。

正在施工的四川沐川朱鹮繁育中心朱鹮大笼网项目。

“这一块会是小型湖泊和河滩,供朱鹮觅食,这里会种几棵大树供朱鹮栖息……”吴永中站在施工现场,畅想着未来成年朱鹮放归前的“新家”。

杨海琼介绍,朱鹮的野化训练通常超过三个月,在这里,除了可以进行常规的飞行、觅食、营巢训练,还将模拟包括鹰类、鼬类等天敌叫声,对朱鹮进行适应性警戒训练,培养朱鹮全方位的野外生存能力。“我们会选择个别符合放归条件的个体佩戴追踪器,跟踪监测记录释放朱鹮的活动情况以及种群的生存情况。”

正式的野化训练已完成规划并提上日程。杨海琼透露,野化放归训练基地的建设预计在这个夏天竣工,今年将首批投放约30只成年朱鹮进行训练,“训练完成后,大概率会在沐川放归”。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