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斗“虫癌”

2017-09-11 06:26:53来源:四川日报编辑:刘波

石渠县德荣玛乡卫生院医务人员正在对当地群众进行包虫病B超筛查。

由县财政出资统一制作发放的用于家犬佩戴的芯片铭牌和养犬证,对犬主和犬只进行拍照建档。

一位刚刚查出包虫病的患者正在领取免费药品。

省卫计委组织的支援医生在石渠县人民医院,为居民进行包虫病筛查。

石渠县随处可见包虫病防治的宣传画。

“手指并拢相互揉搓,双手交换……”在石渠县德荣玛乡中心小学校洗手池边,老师正在教小学生“七步洗手法”。

石渠县一位牧民正在安全水井房取水。

“太好了,好转了。”8月23日,在石渠县德荣玛乡卫生院,刚做完B超复查的牧民青美拉地心情格外好。她的检查结果显示,体内的包虫病病灶已得到有效控制。去年,她在筛查中查出了包虫病,随后立即接受免费药物治疗。“开始知道自己得了病,很怕。后来每天早晚按时服药,每隔半年做B超复查,一分钱不用花,医生全程跟踪我的病情,现在好转了很开心。”青美拉地说。

平均海拔4250米的石渠县,地处川西高原,独特的高原风光和民族文化让人向往。但这里的人们却遭受着被称为“虫癌”的包虫病的威胁。包虫病是人畜共患寄生虫病,通过犬只排出的虫卵传染给人和牲畜。其病程长、病死率高,严重危害群众健康。2012年全国包虫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表明,石渠县人群患病率为12.09%,是目前世界范围内包虫病疾病最重的地区之一。2015年11月,包虫病综合防治攻坚战在石渠全面展开。

拉网式筛查和免费治疗

为提高患者筛查效率,去年3月,在省疾控中心支持下,石渠县采用虹膜-指纹-身份证号三位一体的识别方式,对居民进行包虫病筛查识别。被筛查者通过扫描虹膜、指纹、录入身份证号码一系列的程序后,由系统产生唯一的二维码。医生通过扫描,即可了解病患的身份信息和检查结果,处置效率大大提高。目前,在石渠县医院和乡镇中心卫生院都设立了包虫病免费筛查窗口,常年提供筛查服务。卫生部门还对包虫病患者实行药物全免费,手术费、交通费通过医保、补助加以解决。石渠县也建立了包村干部、医生与患病群众之间的结对帮扶、病员随访管理制度,让患者解除后顾之忧。

预防——从阻断源头到观念转变

为了切断包虫病传播源,石渠统一制作带定位芯片的项圈和养犬证,实施家犬限养、拴养、驱虫和染疫犬无害化处理。169名犬只驱虫员上岗,对辖区内家犬定期驱虫,对犬粪进行无害化深埋处理。截至目前,全县18368只家犬全部登记拴养;登记家犬驱虫率达到99.7%。

不洁净的水源也是包虫病的传播链之一。以前,牧民有直接饮用生水的习惯,喝了被污染的浅层地表水,极易感染包虫病。为保证聚居点饮水安全,2015年以来,142口新打的深水井、42处自流饮水为聚居点群众提供安全饮水。到今年底,还将增加深水井200口,自流饮水5处。通过打深水井,有效取代地表水成为居民生活用水,阻断了传播渠道,基本实现聚居点安全饮水全覆盖。

“对包虫病,预防的重点是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石渠县疾控中心主任谢飞说。当地推行包虫病防治教育工作,全县的学生们每天唱《包虫病防治之歌》,跳“洗手舞”,学习“七步洗手法”,每周还增设包虫病防治课程。通过多种方式,全力普及包虫病防治知识和救治政策,不断提高健康教育广度和深度,包虫病防治知识总体知晓率由过去的30%提高到87.94%。

从2015年综合防治试点工作启动以来,形成了高原偏远地区包虫病防治的“石渠模式”。到目前为止,全县已筛查84760人,确诊患者6451人,已实施手术治疗560人,临床治愈521人;应服药病人规范服药达95%,手术及时率达80%;6-12岁儿童新发现病人检出率仅为0.28%;患者得到及时、规范、有效治疗和管理,包虫病综合防治试点工作取得阶段性重大进展。

本报记者 郝飞 摄影报道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