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了路,上了学,增了收成,盖了新居……凉山彝乡深处有新寨

2016-12-18 10:42:56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编辑:何勇张 文

  路通了,大山深处的上野租村热闹了起来。成袋的土豆和黑苦荞在村口被装车运走,村民们数着收购商给的钱,笑容早已洋溢在脸上。

  常年受困于路途艰险的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近年走上了交通发展“快车道”,该州会东县上野租村便是一例。“前两年通了乡道,去年又通了村道,现在每户都争着把路凿到家门口。”村支书沙国银表示,整个村子海拔近2600米,曾经要走上一天一夜的山路才能进趟县城,如今骑摩托车进城只要一顿饭的时间。

  大路通村,小路通户,曾因运不出村而烂在地里的土豆等农产品,如今被源源不断运往县城市场。仅此一项,今年全村人均增收便能达1500余元。“这下肯定能过个肥年。”贫困户李绍芝一家靠着种土豆和养猪,年底就能甩掉贫困帽,“两个孙儿一个读技校、一个在上小学,读书穷不久,日子有盼头了!”

  “读书穷不久,不读久久穷”,已成为凉山彝区群众挂在嘴边的话。切断贫困的代际传递,打通脱贫的快速通道,发展教育事业成为凉山经济社会发展的“先手棋”。在多年的努力下,凉山州的小学、初中适龄入学率已分别达99.14%和92.48%。另外,四川已从2014年开始在凉山彝区实行免费职业教育,从根本上巩固义务教育成果。

  “来搭把手帮忙晒晒!”刚走进铜厂村,便听见村民赵玉才招呼着家人们晾晒自家种植的草药。上前打听,赵玉才的介绍中带着几分“炫耀”:去年开始种植草乌,今年有了好收成,4亩地预计能收入2万多元。

  铜厂村位于会东县黑嘎乡,也是一个高海拔彝族村。如何在自然条件有限的情况下开展产业扶贫?该村依靠高山黑猪、高寒中草药等特色农业,去年底全村贫困人口人均纯收入2300元。

  沿着蜿蜒的水泥乡道行进,不久便来到拉马竹村。白墙青瓦的新居在村里随处可见。据该村第一书记徐德国介绍,今年全村有17户贫困户被纳入彝家新寨建设项目,每户由中央、省和县财政补助3万元。

  “这么亮堂堂的大屋子真是看不够,睡觉都不舍得闭眼。”贫困户普宗祥搬进新居后,里里外外打扫好几遍,“先打扫干净,等脱贫了再加盖一层!”

  由于区域发展水平相对落后,凉山彝区贫困群众曾居住在不避风雨、低矮潮湿的房屋,且往往人畜混居一室。2010年,四川开始试点彝家新寨建设,截至目前已累计建成新村新寨近2500个,37.2%的彝区农村群众住进新居。

  《 人民日报 》( 2016年12月18日 04 版)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