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山州今年新建户用沼气池1585口

2017-03-15 06:09:16来源:四川日报编辑:顾强记者:何勤华

建设农村沼气 增添脱贫底气

□本报记者 何勤华

“建了沼气池,炒菜做饭都用清洁能源,沼渣沼液还可以还田当肥料。”3月13日,德昌县德州镇角半村贤氏山庄的老板贤祥介绍,角半村是今年初我省发布的首批省级“四好村”,和角半村一样,凉山州共有76个村被省确定为省级“四好村”,要成为“四好村”,“住上好房子”,改水、改厨、改厕、改圈等是一个硬要求。

凉山州把农村沼气纳入“为民办10件实事”内容,结合改水、改厨、改厕、改圈,目前该州农村户用沼气池累计已建设了39万余口,普及率达到适宜农户总数的52.5%,在改善村容村貌的同时,大力助推省级“四好村”的创建。

A

沼气环保节能 沼渣沼液还田

“啪”的一声响,沼气灶上蹿起蓝色的火焰。3月8日下午,德昌县王所镇昌州村村民张星元打燃沼气灶开始做饭,不一会,饭菜的香味弥漫在厨房里。

走进张星元的家,地面干净整洁,厨房里,一个沼气灶和气饭煲摆在灶台上。“以前我们做饭炒菜主要是烧柴,火不好控制呛人不说,烟还熏得墙壁黑黢黢的。”他说。

在张家的猪圈里,一个排污口将粪便排放至猪圈下面的沼气池。“我家的沼气池有10立方米,产气量完全够我们全家用了。”张星元说。

村民吕大江家的厨房里,沼气灶和气饭煲也成为最重要的用具。“10年了,我们家的厨房墙壁还是干干净净的。”

吕大江家屋后是一片草莓地。他说,沼渣沼液还田,不用买化肥了,这样长出的草莓,生态环保。一年至少省下500元。不仅如此,用农家肥后,自家地里的草莓、豌豆、果桑等,产量至少提高了10%,这也是一笔收入。不用电煮饭烧菜了,一年也能省下电费500元左右。他说,建一个沼气池,花费5000元,除了政府补贴2000元,自己出的3000元早就“赚”回来了。

据凉山州农村能源办公室测算,一口小型的户用沼气池,一年至少能给农民带来1000元左右的增收节支效果。

如果说户用沼气带来的仅是一家一户的变化,那凉山州积极发展的大中型沼气工程,作用更是成倍放大。

德州镇角半村贤祥家农家乐附近就有一个大中型沼气工程。该工程有210立方米的常温发酵沼气罐及配套设施,除为山庄供气外,还可满足附近70户农户的日常用气需求。

凉山州农村能源办主任沙马黑则告诉记者,凉山州安宁河流域的部分村沼气使用率达到80%以上,大小凉山彝区、木里藏区部分村的沼气使用户达到60%以上。

B

建设户用沼气 改善村容村貌

3月8日,在喜德县红莫镇瓦西村,这里的联户沼气集中供气项目正在抓紧建设。

村干部告诉记者,在易地扶贫搬迁工作中,该村建成2250平方米集中养殖小区一个,每户分得35平方米畜圈,变散养为集中养殖。同时,建设150立方米沼气池三口,通过供气管道将沼气通到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内的150户农户,改善了过去单家独户饲养带来的环境问题。

凉山州围绕脱贫攻坚“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的“四好村”创建活动,通过易地移民扶贫、彝家新寨建设、贫困建档立卡户集中或相对集中新建安全住房,配套建设户用沼气,旧房以“三建四改五洗”(建庭院、建入户路、建沼气池,改水、改厨、改厕、改圈,洗脸、洗手、洗脚、洗澡、洗衣服)为抓手,实现厨房良好、厕所无臭化、猪圈硬化,改善村容村貌,提高贫困户生产生活水平。

按照凉山目前户用沼气池保有量39.1万口计算,每年可为农户减少燃料支出3.12亿元,减少农药和化肥支出3785万元,减少电费支出5.5亿元,农户每年户均增收800元-1000元,并推动贫困户养殖业和种植业高效、绿色发展,增加畜牧业和农业产业收入。

此外,凉山将农村户用沼气建设与“绿化凉山”行动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目前已累计建成的39.1万口户用沼气池,每年可生产沼气1.3亿立方米,相当于34万吨标煤,基本解决了50余万户农民的生活用能问题,每年能保护168.4万亩森林免受樵采,有效地防止贫困地区泥石流、山体滑坡等自然灾害发生,使贫困地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

今年,农村能源建设将首次纳入全省扶贫专项,凉山州七个县市将结合彝家新寨建设新建户用沼气池1585口,推进户用沼气项目、新村集中供气项目与易地移民扶贫、彝家新寨建设、建档立卡贫困户安全建设、产业扶贫有机结合,助推农村生态环境改善和农业绿色发展。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