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痛心”悬崖村到“舒心”幸福村 打造旅游扶贫四川样本(下篇)——“组合拳”打出“幸福村”扶贫样本

2017-04-25 18:30:04来源:四川在线编辑:彭焘记者:彭瑀珩 华小峰

>>点击观看视频<<

四川在线消息(记者 彭瑀珩 摄影 华小峰)“悬崖村”是凉山旅游扶贫攻坚一个具有标本意义的切口,从细微处观察,它的纹理具有原始自然美感,同时牵动着人文价值放大的趋向,进一步来看,凉山州就如同放大了的“悬崖村”。

在这里,旅游扶贫被赋予了更宽阔的视野,而省旅发委正在深入研究:如何激活各种元素,汇聚各种力量,使之成为扶贫攻坚战的“组合拳”方略。

创新 建设“云端上的彝寨”打造世界级旅游产品

悬崖村坐落于群峰之间,云雾抬头可见,游客们却陷入景色越壮观路途越艰险的恐惧之中,“钢梯能再缓一些吗,绳索能再多一些吗,有了安全感,才觉得来这是旅游,不是冒险”。外来游客李先生的期盼正是四川旅游人着手在办的事。在悬崖村旅游扶贫调研座谈会上,旅发委党组书记胡斌就说到,“就算是探险,也一定是要在安全保障基础上的探险。”

调研组在向省委提交的调研报告中,明确建议“悬崖村”以“云端上的彝寨”、“天梯精神”等为主题,开发现代山地旅游,将山顶大平台作游客集散地,从大平台到“悬崖村”再至谷底兴建索道,彻底解决“行路难”问题,同时给予游客最基础的安全保障。

据在线记者了解,5年内悬崖村下将有两条高速和一条铁路通过,交通设施一到位,悬崖村凭借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和已有的关注度,将有条件向世界级旅游产品冲刺。

协作 整合各部门资源 以市场化运作为路径

旅游业一直被放在四川省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要位置,数据显示,“十二五”时期,我省累计实现旅游总收入2.07万亿元、旅游经济总量升至全国第5位,正加快从旅游资源大省向旅游经济强省迈进。

近年来,四川旅游扶贫也成果斐然。2016年,通过实施乡村旅游扶贫工程,全省实现乡村旅游总收入2015亿元,同比增长22%。新增乡村旅游合作社2291家,推动448个贫困村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实现脱贫摘帽,9个贫困县创建为省级旅游扶贫示范区,带动83.56万贫困群众直接受益或间接受益。

今年,四川省旅游发展委员会提出了特色业态支撑、产业融合发展、旅游营销先行三大旅游扶贫战略,着力推动贫困地区旅游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切实将乡村旅游打造成能增收、可脱贫的富民产业。

以悬崖村为例,目前, 成都天友旅游集团、“好医生”、乡村合作社等市场主体的公司化运作,在项目推动上已逐渐落地。 各部门也在组合发力,交通部门将尽快硬化周边公路并延伸至“悬崖村”山顶大平台;住建部门则负责彝家新寨的高起点设计;国土部门负责土地整理,形成梯地,防止灾害;农业和林业部门负责农作物选配,助农增收;教育、农业和文化部门负责加强教育培训……

这次的座谈会和调研报告中,省旅发委还提出了更为细致精准的思路,如深度挖掘特色资源,兴建“一品”微博物馆,在给创意创新留下空间的同时,避免同质化,做出独特性。

策略 链接大攀西 从区域合作到整体联动

旅游业发展到今天,已经进入全民旅游和个性旅游为主的阶段,全域旅游是转型升级的根本途径。近年来,我省以优化旅游产业布局为突破口,加快11个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打造大成都、大峨眉、大攀西、大巴山等重点旅游目的地,初步形成全省旅游多点多极支撑发展格局。

今天的昭觉和大凉山,特色浓郁。环视一圈,有财政收入7个亿的雷波县,还有40多万亩石榴的会东县,调研组成员一路前行一路“惊叹”,自然资源和农副产品带来的附加值,完全可以造出一个全域“幸福村”的旅游王国。

选择独树一帜还是齐头并进,胡斌给出的对策是:区域整体联动—— 他表示,以悬崖村旅游扶贫为契机,链接大攀西、大峨眉、大川南,带动旅游区域环线发展,形成区域旅游产业联动,共同做大做强旅游产业。从“悬崖村”旅游扶贫的经典样本下,将昭觉旅游区域打造黄金品牌,让游客体验到彝区旅游的独特魅力。

省政府近日印发《四川省“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提出将把旅游扶贫作为我省脱贫攻坚的主力军,到“十三五”末,全省通过发展旅游惠及贫困人口占全省脱贫任务的20%。

号角已经吹响,凉山人在行动,旅游人在行动,更多的人在行动——让老百姓从痛心到舒心,让总书记从揪心到放心,这条扶贫攻坚的路上汇聚着汗水、智慧更汇聚着不胜不休的力量!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