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学者齐聚会理 研讨国际传播与乡村振兴

2023-08-22 10:58:34来源:四川在线编辑:王云

四川在线记者 王云 何勤华 凉山观察 王荣升 李思行

8月21日,由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和四川日报报业集团联合主办的国际传播与乡村振兴研讨培训会在凉山州会理市举行,多位专家作主题发言,开展国际传播与乡村振兴研讨,带来头脑风暴。对凉山州17县(市)宣传部和融媒体中心骨干进行了媒体融合与新媒体运用业务培训。

齐聚会理

讲述更多凉山精彩故事

近年来,会理网络宣传工作呈现新气象、取得新突破。端午万人宴系列活动、喜气洋洋合家欢新春特别节目、白沙祭龙节、新安傣乡泼水节、环湖自行车公开赛等一大批有分量、有影响力的活动和赛事被各级主流媒体报道,会理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进一步提升,为当地讲好会理故事、传播会理声音,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基础。

会理市委书记陈方勇说,本次研讨培训会在会理举行,是向全国展示会理形象、提升会理国际传播能力的重要机遇。会理将与各高校、媒体朋友在产业发展、人才培养、宣传推介等方面加强合作,打造会理地方文化品牌,以文化建设带动地方经济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以此次活动为契机,继续加强与州外高校、媒体的沟通联系。”凉山州委宣传部副部长李延青表示,将积极探索、创新对外宣传新方式,不断提高内容生产能力,制作适合新媒体传播的作品,提升凉山对外形象,讲述更多凉山精彩故事,传播更多凉山好声音,展现更多凉山新画卷。

“国际传播与乡村振兴紧密结合,势在必为。”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张莉教授说,今年3月,学院和四川国际传播中心共同启动了“国际传播启航计划”,助力对外讲好四川故事,在乡村振兴的进程中,凉山州将涌现出更多动人故事,发掘出具有丰富情感共鸣点和较高价值感召力的事例进行国际传播,让世界再次通过“凉山”这扇窗户,看见中国乡村的日新月异,大有可能。

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党委书记方增泉研究员说,讲好中国乡村振兴的故事,是我国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重要内涵和时代任务。每一个组织、个人都是国际传播的主体。学院将携手各界,积极发挥资源和人才优势,为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向世界讲好中国乡村振兴故事做出新的贡献。

主题发言

6位专家学者带来“头脑风暴”

在主题发言中,6位专家学者围绕国际传播与乡村振兴带来“头脑风暴”。

农民日报社副总编辑江娜认为,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新闻传播圈层化趋势日益凸显,用户群体也更加细分,这要求我们更有针对性地传播。在乡村振兴的新闻富矿中发挥媒体力量,要充分认识调查研究的重要性,以价值观引导新闻实践,用手中的笔描绘大时代,记录时代中的人和事。

微博政府媒体副总监石天林说,在今年的凉山彝族火把节期间,微博加强了宣传策划,多篇稿件阅读量很高,对宣传凉山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他结合近期微博上关于大凉山的宣传话题,建议在文化遗产、文化产业和旅游资源等方面强化沟通,助力城市品牌形象传播。

陕西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许加彪教授以《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为题,为大家带来向世界讲好中国乡村故事的三重叙事逻辑。他认为,向世界讲好中国乡村故事既离不开以中国乡民为核心的叙事主体,又离不开以中国乡村为基础的叙事空间,还要以中国特色、人类共通的情感为纽带进行叙事。“需要在向世界讲好中国乡村故事的过程中,聚焦中国传统乡土空间,充分挖掘乡土空间中具有的人文内涵、文化资源等,体现中国乡土特色。”

“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成为国际传播的一个新特征,也是国际传播的有力工具,国际传播正在转变为技术之间的博弈。”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院长张洪忠教授带来了他关于《基于人工智能的国际传播新特征》的观点,他认为,会理石榴、会理古城、会理会议遗址等都是很好的国际传播题材,要把更好的内容推向国际,展现乡村振兴的成就。

凉山如何开展对外传播?中央民族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赵丽芳教授给出策略:凉山在国际传播中的报道不多,要直面痛点和难点,塑造积极向上的凉山形象,讲述那些坚强、勇毅、追梦、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的故事,解构已有的根深蒂固的印象。

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支庭荣教授在《外籍博主与区域形象传播》发言中,列举了钟南山、苏炳添等多位在海外社交平台的广州名人,并分析了他们的传播特点,他建议,要发挥本土“明星效应”为城市代言,运用群体力量,培育大量“非网红”,推动“外口”“外脑”讲述中国,同时,加强与知名外籍博主的联系与交流,重视短期旅居博主的流量增量。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