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线乐山讯 (记者 杨文彬) 苏建荣在工作中立足本职、虚心学习,工作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常年深入基层、工地,奔波在全市农村公路建设一线,了解掌握农村公路现状和发展需求等第一手材料,为实现“十二五”县际、通乡公路通畅率、通村公路通达率“两个100%”作出了突出贡献。
2016年3月8日,他和往常一样深入基层踏勘道路时,一处道路边沿意外崩塌夺去了他的生命。
家里三代都是交通人
苏建荣出生于农村家庭,家里三代都曾在交通行业默默坚守。1978年苏建荣以优异成绩考入四川省交通学校道桥专业,从那时起他便与交通事业结下不解之缘。在那个知识分子匮乏的年代,苏建荣没有迷恋大城市舒适的条件,欣然接受组织安排,到乐山公路养护总段峨边分段工作,成为了该段第一名科班技术人才,这一干就是17年。17年里苏建荣扎根彝区,用他的双脚一步步丈量出峨边改革发展、脱贫致富的道路,把他最壮美的青春和热血铺洒在了那里。
1993年峨边县组织修建境内第一条水泥路省道103线(现省道306线)峨边段,苏建荣任指挥部技术组组长。有段100余米的腐质土软基,如不能彻底处置,将成为影响全线通行的瓶颈。在国内没有可借鉴经验的情况下,苏建荣带领技术组同志现场踏勘、查阅资料,用所学专长,制定出了科学理论结合实际的换填处置方案,成功解决了这一技术难题。
“工作上他是个一丝不苟、敢于较真但又淡泊名利的人,生活中他是个沉默少言、为人低调但又平易近人的人。”熟悉苏建荣的领导、同事们都这样评价他。
苏建荣就是一块砖 哪里需要就往哪里搬
苏建荣同志一生没有留下惊天动地的语言,没有创作鬼斧神工的巨作,他就是乐山交通战线一颗默默无闻的铺路石,用坚强的身躯承受着车轮之荷载。苏建荣同志为自己取的QQ名为“砖头”,他就是一块砖,哪里需要就往哪里搬。
1998年苏建荣被评为四川省交通系统先进工作者,分别6次被评为乐山市交通系统先进工作者和优秀共产党员。他以自己的模范实际行动,深刻践行、生动诠释了“事在人为、争创一流、苦干实干、无私奉献”的乐山交通精神。
2007年底,苏建荣调至市公路局农建办,负责全市农村公路规划建设管理工作,他常年奔波在农村公路建设一线,对上申报项目计划、争取补助资金,对下督促工程进度,指导工程质量。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全市211个乡镇、2千多个行政村都留下了他的足迹和身影。“十二五”末,乐山实现了县乡公路通畅率、通村公路通达率两个100%的目标。
为解决峨边、马边县不直接通公路的问题,乐山市委市政府提出规划建设峨(边)马(边)公路,打通彝区交通瓶颈。2012年3月12日早上7点,苏建荣率队从峨边县杨村乡出发,对峨马公路选址踏勘,穿越荆棘密布的原始丛林,遇到近90度的峭壁,只能双手紧抓蔓藤爬上去,勒得双手剧痛。由于苏建荣患有低血压症,早上10点过,他脸色便卡白、直冒虚汗,随行人员劝他留下休息,他只说了一句:“我一定要把它走完。”下午5点,由于体力透支,苏建荣瘫倒在了地上。他们几乎徒步从峨边走到了马边,不仅为峨马路的选址规划掌握了第一手资料,更是为彝区的交通扶贫踏开了一条希望之路。
2015年,按照中央、省、市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总体部署,苏建荣组织编制了《乐山市“十三五”农村公路建设规划》、《乐山市小凉山彝区扶贫交通规划》,描绘出了彝区脱贫致富的交通蓝图。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就在脱贫攻坚战的冲锋号刚刚吹响的时候,噩耗传来了,苏建荣永远倒在了脱贫攻坚的战场上,倒在了他倾注毕生心血的这座大山里。
还未来得及看到未出生的孙子
苏建荣的儿子苏骁目前在四川路桥工作,在他的印象里爸爸就是一个踏实肯干的人。苏骁告诉记者,自己小学三年级从峨边来到乐山读书,一直跟着大姨一起生活到初中,在那段时间,自己最怕过节,因为每次六一儿童节,其他同学都是有父母陪伴,而自己爸妈往往是每个月回来一次,都不在我身边。
苏骁回忆到:“由于爸爸平时工作比较忙,在我的教育方面,都是妈妈在管。大学期间,一次我在犍为一个工地实习,当时爸爸任副指挥长,经常跑来问我在工地上的见闻,学了些什么。我们住的工棚在漏雨,我就抱怨说这地方好艰苦。”苏建荣说:“这算撒,以前我在峨边的时候都是和工人一起住,比这条件更为简陋,这苦必须吃。”
苏骁说:“其实爸爸现在走了很遗憾,我老婆6月份的预产期,他连自己的孙子都没见上一面。”采访最后苏骁还告诉记者,如果各方面条件允许,他会回乐山继续走爸爸走的这条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