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山老人连续66年“测天气”

2017-09-26 07:22:46来源:华西都市报编辑:邓强

每天早上6:30,陈宝昆会准点被闹钟叫醒。他起床后的第一件事就是走到阳台窗边,用放大镜观察挂在这里的温度计数值并记录下来。

8月的清晨,乐山青衣江、岷江、大渡河三江汇合口晨雾弥漫。距离江边1.5公里的地方是乐山市气象局,每天早上6:30住在这里的90岁老人陈宝昆准点被闹钟叫醒。他起床后的第一件事就是走到阳台窗边,用放大镜观察挂在这里的温度计数值并记录下来。坚持每天人工记录和预报当地天气,他已经重复了66年,即便是他退休后的30年里也从没间断过一天。

1951年,陈宝昆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南空军气象干部训练大队一名学员,学成后开始从事气象工作一直到退休。当年的气象预报员全靠肩挑背驮、人力运输气象设备,在与世隔绝的大山深处修建气象站。1952年陈宝昆和几个战友奉命到万源县建设气象站,受条件限制气象站只能选择建在县城西面的山坡上,好在山坡上有座破旧、漏雨的魁星楼。1956年8月,陈老奉命到条件艰苦的马边彝族自治县和夫人林赛香一起建成了马边县气象站。1960年调到乐山气象台直至退休。

作为四川最早一批气象工作者,陈宝昆的气象预报工作坚持了一辈子。60年代,他几乎走遍乐山地区的农村,寻访老农,向他们学习最传统的看天识象,通过看云等自然现象识天气,记录下当地的天气谚语,二十四节气的天气变化,使之成为天气预报辅助的一种方法研究。当年他将收集的谚语编撰成《乐山地区天气谚语汇编》一书,其中的一些天气谚语至今仍在延用。由于陈宝昆在气象预报方面做出了贡献,1978年出席四川省科学大会,获得科学技术先进工作者奖。

陈宝昆有三件宝贝,他是不许家人碰的,这就是安置的三支温度计。每天早上6:30,他都会准时起床观测气温,除此以外他在8时、14时和20时还要进行三次气温定时观测。“早晨是测最低温度、午后是测最高温度,晚上20点,还随时观测最高和最低温度表。”陈老挨个查看温度计后,他会掏出一个特制的小本子,在上面记下温度值,在一些数字下他还会特意标注上一些他自创的符号。

陈宝昆家里的书柜里有20多本特制的大本子,这些都是1988年陈宝昆从乐山市气象局退休后每天记录留下的历史气温等数据档案。本子的每一页都记满了密密麻麻的数字和符号,仔细一看可以清晰地分辨出这是一个以日期、时间为基数,记录每日气温等气象数据变化的强大手工“数据库”。

陈宝昆手工预报的温度精确度很高,如气温月极值及月平均一般与天气实况对比仅相差正负0·3度之间。一旦出现降雨,降温,高温等天气情况,他总是要跑到气象局大院的国家基准气候站,及时将自己的预报和记录值与基准站实况数值进行对比。基准站的工程师们都很惊讶,为什么老爷子每次的误差值都很小,熟悉他的亲朋邻居则称呼他为“活天气”。

虽然当今气象预报早已用上卫星云图和高速计算机,不过在乐山市气象局内,有很多气象预报员都曾经请教过陈宝昆。

12345下一页尾页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