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山听障小伙开发“音书” 让听不见的人“看见”声音

2018-04-24 06:23:39来源:成都商报编辑:陈乐

石城川(图由受访者提供)

方便交流

目前,“音书”集成了实时转化、多人聊天、语音训练三大功能,帮助听障人士无障碍交流。在会话前,轻点主界面底部麦克风图标,系统随即自动识别、持续记录声音。

几种语言

该系统不但支持普通话和英语,还支持四川话、粤语、河南话等方言。文字与语音的转换延迟在0.5秒以内,在声源和手机间隔20厘米、日常声音环境以及白话规范的状态下准确度达95%。

他双耳完全失聪,只能“看”课学习;他高考考出560分的高分,超过一本线41分,被暨南大学录取(2011年成都商报曾报道)。他是石城川,今年26岁,四川乐山犍为人。如今,他是一位自主创业的年轻CEO。

为了让更多听障人士“看见”声音,石城川辞去跨国企业工作,和朋友一起开发了“音书”APP,目前拥有近10万用户。他希望音书能打开听障者闭着的那扇窗,和外界交流不再有沟通障碍。

双耳失聪

与人笔谈稿纸常堆起一大摞

个头不高,戴着一副眼镜,石城川看上去非常斯文。他是一名听障者。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听力损失程度分级标准:26至40dB为轻度听损,41至60dB为中度听损,61至80dB为重度听损,81dB以上为极重度听损。石城川双耳听力都是120+dB,属于极重度听损。

对于儿子当初患病的情况,父亲石通和记得很清楚。2004年春节后,在犍为县马庙乡大石包小学读五年级的石城川刚开学上课一周,一天晚上12点过,他突然发高烧,随后完全陷入昏迷状态。后来,医生确诊为化脓性脑膜炎。

经过3天4夜的昏迷之后,石城川终于醒来,但他听不到声音了。父母曾考虑过把石城川送去聋哑学校就读,但倔强的他坚持就读普通学校,和正常的孩子一起上课,通过看老师口型、板书、复习笔记,坚持“看”课7年。

2011年,石城川在高考中考出560分的高分,超出四川省理科本科一批次分数线41分,被暨南大学数学与应用数学系录取。石城川圆了自己的大学梦。

无声的世界里,纸和笔成为他与人交流最多的工具。在大学好友陈国强的记忆中,石城川性格开朗,喜欢学习和运动,除了面对面交谈需要借助纸和笔外,多数时候生活和健全人并没什么不同。两人坐在一起讨论问题时,笔谈的稿纸常常堆起一大摞。

“那时候智能手机还不是很普及,因为我听不到,别人要说什么都在纸上写字,我只能在旁边傻等。”石城川说,一般是别人写一句,他说一句,别人再写一句,他再说一句。笔谈效率很低,这常常让石城川感到无奈。

自主创业

想让听障人士“看见”声音

2015年,石城川从暨南大学毕业后,找到了一份跨国企业工程师的工作。不过,作为一名听障人士,石城川的心里一直压着一块石头:希望可以做点什么,去帮助和改变更多听障人士的生活。

受到谷歌眼镜的启发,石城川在心里大胆设想,造一个像谷歌眼镜的“听镜”,实时将语音转换成文字,显示在AR眼镜的虚拟屏幕上,像他一样的听障人士就能马上“看见”声音。最初,石城川试着求助其他智能软件企业来开发这类产品,但四处碰壁。

石城川决定辞职,自己动手实现这一想法。他找到当时在华南理工大学软件学院读研究生的陈国强和彭驷庆,表明想法后,3人一拍即合。

“我佩戴过助听器,毕业后也去过手语培训班。”石城川以自己的体会出发,跟团队展开调研后发现,对听障人士来说,还是有很大的局限性,而且手语交流也只是在聋哑人之间,和普通人之间的交流还是存在很大隔阂。他们的调查数据显示,超过52%的听障人士因为工作和生活,每天与健听人沟通至少1小时,不过他们当中有六成人对目前的沟通效率不满意。这让石城川和团队成员更加坚定了“想要改善听障人士生活”的想法。

2016年春节后,“音书”项目正式投入研发,同步推进硬件和App的开发。2016年3月,“音书”App雏形完成,并于当年7月进行首个版本的测试。2016年10月,智能眼镜“听镜”第一代原型机开发。2017年1月,“音书”正式上线。

初显身手

“音书”已帮助近10万用户

这一次的采访,石城川就是通过“音书”和成都商报记者交流的。刚打开“音书”,简单的橙色界面上显示几行字:“您好:我听力不好,请对着手机说话,手机会自动将您的声音转化成文字。”

目前,“音书”集成了实时转化、多人聊天、语音训练三大功能,帮助听障人士无障碍交流。在会话前,成都商报记者轻点主界面底部麦克风图标,系统随即自动识别、持续记录声音。软件的识别速度之快,几乎无需等待。

据石城川介绍,该系统搭载了科大讯飞的语音识别技术,不但支持普通话和英语,还支持四川话、粤语、河南话等方言。文字与语音的转换延迟在0.5秒以内,在声源和手机间隔20厘米、日常声音环境以及白话规范的状态下准确度达95%。“最受欢迎的是语音训练。”工作间歇,石城川也会拿出手机打开“音书”语音练习“闯关”:如果发音正确,文字会变成绿色,发音不准确的部分则变成红色,系统自动判定成绩和准确率,并授予不同等级的军衔称号。

据石城川介绍,截至目前,“音书”已经有近10万用户,其中99%为听障人士。团队还注册了“音书社区”的微信公众号和“音书科技”的微博,为用户提供咨询。如今,团队从3个人扩充到12个人,其中有两人就是通过使用“音书”而加入的听障者。

谈到“音书”的盈利模式,石城川说,他们想让每个听障者都能以最低成本进行交流、发音训练。音书APP做了会员功能,字幕单聊是免费的,但也有增值功能,比如说语音训练(9元/月)。目前智能眼镜原型已面世,并申请了专利,需要融资进行进一步产品化设计。

“今年我们重点就是做推广,让更多有需要的人了解音书,也希望和企业一起做些公益活动,和有关部门达成合作,帮助更多的听障者。”对于未来,石城川说,科技的发展带来长足便利,希望音书能打开听障者闭着的那扇窗,和外界交流不再有沟通障碍。

成都商报记者 顾爱刚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