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年代“万元户”村支书带领村民致富 带出700鱼老板

2015-09-01 06:14:20来源:四川在线编辑:陈乐记者:曾业

李申学给鱼塘消毒。陈茂 摄

李申学展示他的岩鲤。王承伟 摄

养鱼33年、担任村支书11年,泸州市江阳区江北镇干坝村的村支书李申学,是全市第一批尝试养鱼致富并成功的人,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成了“万元户”。创业路上获得成功后,李申学并不满足,如今又尝试养殖特种水产获得成功。有了“一技之长”的李申学,通过成立专合社带领当地村民增收致富。在他的带领下,当地已有700多名“鱼老板”,总产值高达3800余万元。2015年,李申学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荣誉称号,同时还被评为“四川省优秀共产党员”。

敢吃螃蟹 80年代成为万元户

李申学的童年特别清苦,因此对自己14岁那年的春节记忆犹新——这年的年夜饭,他们的桌上有鱼。当时,无论是粮食还是肉类,都要靠集体劳动挣“公分”兑换。李申学的父亲已不在世,母亲又要照顾妹妹,1972年的大年三十,看到母亲焦虑的样子,14岁的李申学下定决心要改善伙食,冒着严寒跳进刺骨的水田里打鱼,冻得浑身发抖,最终换回了一家人围坐在煤油灯下吃鱼过年的幸福。

自此,李申学与鱼结下了不解渊源。李申学当兵转业回家后,遇上生产队里发包集体鱼塘,他第一个“吃螃蟹”:一年后,李申学靠养鱼获益近700元。“承包10年期满后,自己挣到2万多元。”李申学说,当时他是远近闻名的“万元户”,养鱼也被他当成了职业。

艰难创业 6年创造百万财富

1992年,李申学发动6名战友,到相邻的况场镇承包了方山村的两个共计60亩的水库,开始干起自己的“小事业”。就是这两个水库,在6年时间内共为他们创造了150多万元的收入。

“水库在方山的山顶,必须新建基础设施。”李申学和战友一起,在水库边修了4个鱼棚,期间全靠人工运送建材上山,吃喝拉撒也全在山区。投入鱼苗后,6人轮流换班在山上蹲守,其余人每天往返水库,李申学从家里赶到水库必须走2个小时的山路。为此,他经常在换班前一路小跑。“生意好的时候,我每天要跑两趟,每趟要挑200斤鱼下山。”对于普通劳动力来说,能挑100斤左右就很不错了,“我当过兵而且当时年轻,完全没问题”。一年下来,李申学至少要挑5000斤鱼下山。整整6年肩挑背扛,他的肩膀也磨出了一层厚厚的老茧。

回馈家乡 带出700多个“鱼老板”

承包水库期满,李申学下山,他又立即承包了干坝村高院墙水库,尝试养殖美国斑点叉尾鮰,开始涉足特种水产养殖。特种水产养殖为他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李申学成了当地十里八乡赫赫有名的养鱼能手。

有着 33 年养鱼经验的李申学,被村民尊称为“鱼头”,他没有选择专职养鱼经商,而是回馈家乡人教大家养鱼,带着大伙一同致富。2009年,李申学成立泸州市康达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发展特种水产养殖2500多亩,建成了泸州最大的特种水产养殖基地。目前,合作社的会员人均年收入已突破万元。

在李申学的带领和指导下,如今,100多户干坝村村民已成为全村的致富能手。同时,干坝村周边水产养殖户增至近700家,品种多达16个,实现年产值3800万元,促进养殖户户均增收2.3万元。其中,村民陈宗高单水产养殖年收入就高达80多万元。

王承伟 张婷 华西城市读本记者 曾业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