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产业大县的突围之路——泸县畜牧产业发展纪实

2015-12-03 10:39:53来源:四川在线泸州频道编辑:金婵娟刘军

  四川在线泸州频道消息(翁泰能 记者 刘军)11月23日,泸县畜牧局与四川巨星集团公司召开“30万头优质生猪及1000万只肉鸡产业化项目”推进工作座谈会,会上,双方就进一步推进项目发展作了深入交流,这预示着投资2个亿的畜牧业重点项目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作为农业大县,畜牧业大县、生猪产业大县,泸县先后建成了全国商品瘦肉型猪基地县、国家级无规定动物疫病区示范区、国家级生猪标准化养殖示范区、四川省精品农业示范区、四川省现代畜牧业重点县、省级出口肉用猪质量安全示范区。

  创新思路,构建产业发展大格局

  泸县按照现代畜牧业发展要求,坚持“创新机制、规模发展、防检并重、健康养殖、产品安全”发展思路,以生猪、山地鸡、黑山羊产业为主导,基本形成了专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社会化服务的现代畜牧产业发展格局。

  截至目前,全县PIC生猪三级繁育体系完善,建成PIC生猪标准化养殖场280个、养殖小区130个,生猪规模养殖比重达72%;建成万头猪场3个;建成国家级生猪标准化示范场2个、省级生猪标准化示范场2个;全县有畜牧专合社82个,其中:省级示范专合社3个、市级示范专合社8个;培育了“蜀龙”仔猪、“世尊”猪肉、“太伏”火腿和“雨坛”、“玉蟾”离蛋等知名畜禽品牌。

  而这一切成果,都得益于泸县县委县政府对现代畜牧业发展的重视,在产业扶持方面,该县始终坚持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的,制定了一系列产业发展政策,成立了以分管县长为组长,县政府办、发改、财政、畜牧、国土、环保等为成员的现代畜牧业建设领导小组,做到机构、人员、经费、责任、措施“五落实。据介绍,从2006年开始,县委县政府先后出台了《加快猪产业化工程建设意见》、《加快现代畜牧业发展的意见》等系列文件,在养殖业建设用地、用电、用水、融资等方面子以扶持。同时,严格目标考核,县畜牧局每年把现代畜牧业发展目标任务分解落实到各镇畜牧兽医站和局内部考核,与职工个人绩效工资直接挂钩,严格考核,兑现奖惩。

  依靠科技 发展环境友好型畜牧业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泸县以生猪良种观项目为平台,大力推广猪人工授精技术,加快良种猪繁育体系建设,提高生猪品质,增加养殖户的经济效益。按照国家规模猪场建设相关标准,泸县研究出台了《泸县生猪养殖地方标准》,对新建规模养殖场的选址建筑设计进行规范。围绕生猪、山地鸡、黑山羊等主导产业,该县主动与四川农业大学、四川省畜牧科学研究院合作,依靠科技转化,多角度、全方位入手开展科研和生产培训,保证畜禽生产过程的严要求、高标准、高质量。

  在养殖场标准化建设方面,泸县进一步强化规模养殖场设施化建设。全县规模养殖场都配套建有地暖保温、水帘降温系统,大型规模猪场还建有母猪智能化管理系统,自动料线,提高了生猪养殖现代化程度。按照县政府划定的养殖区域,泸县合理规划畜禽规模养殖场,按照“三分离两配套一结合”的发展思路,大力推行“养殖场(小区)+沼气+绿色种植”的种养结合模式,对新建规模养殖场一律经过环境评估,环保设施做到“三同时”发展环境友好型畜牧业。

  寄养发展 丰腴养殖户钱袋子

  今年年初,泸县招商引进四川巨星集团发展30万头优质生猪1000万只优质肉鸡产业化项目,力争用4—5年时间建成存栏1000头PIC祖代场1个.存栏5000头父母代种猪场3个.年出栏1000头寄养场300个。泸县整合国家扶持生猪产业项目资金,围绕“两点一线”(玄滩镇、方洞镇为点,万得路为线)合理布局,快速推进“12110”模式,简单的说,就是1个农户,投资20万元,年出栏1000头生猪,到达年收入10万元。

  目前,以公司+家庭农场的“12110”生猪寄养模式已在以玄滩、得胜、立石等15个镇开花结果。全县已建成寄养户28户、54组(年出栏1000头为1组),正在建设的有39户73组。经济效益也十分可观,据介绍,寄养收入最好成绩是195.28元/头、户均水平在130元/头,按1个劳动力管理1组,可实现年收入在10万元左右。同时,推广生猪寄养模式,市场风险、疫病风险都是由公司承担,养殖户只是提供圈舍和劳动力,收入有保障,养殖户寄养1组生猪,总占地面积不及3亩。

  “在当今的条件下,无论种植什么经济作物,要到达年收入10万元是不可能的,而通过这种寄养模式,农户既可以从事农业生产,又可以照顾好家人,还能获得巨大的经济收益,实现‘打工不出门,幸福三代人’。”该县畜牧局负责人介绍。

  在体系建设上,泸县狠抓动物防疫队伍建设,重点加强畜禽标识和养殖档案管理,完善动物疫病可追溯体系,积极推行规模养殖场(小区)备案制度。围绕“三项重点”(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投入品监管体系建设、无公害畜产品基地建设)抓牢畜产品质量监管,健全畜产品安全质量安全告知制度和监管对象承诺制度,确保辖区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