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州摩尼镇:“众筹养牛”模式打开多赢局面

2016-03-08 14:06:41来源:四川在线编辑:彭焘

四川在线泸州频道(范越)所谓“众筹养牛”,是指通过众筹的方式向社会集资来进行肉牛养殖,最终实现多赢的扶贫新举措。2016年3月8日,摩尼镇金榜生态农庄收到83万“众筹养牛”的投资资金,“众筹养牛”这一项目即将迅速在当地生根发芽。

模式怎么运转?

摩尼镇金榜村的“第一书记”马小洪,作为“众筹养牛”项目的发起者,充当推广人面向社会集资,并将所筹集资金,委托给摩尼镇金榜生态农庄进行(下面简称农庄)“代产、代销、代管”。过程中,投资者与农庄每年签订一次协议,确定当年委托生产的肉牛数量,农庄将制定数量肉牛筹备好之后逐一进行标记。在生产过程中,双方都能随时监控指定生产的肉牛生产和食物消耗现状。待协议牛出栏(12个月左右)后由农庄统一销售,所得利润(扣除食料生产和人工成本)全部由投资者获得,并确定是否再进行下一年度合作。

众筹资金怎么用?

资金由投资者代表在银行新建账户并掌握手机短信验证,马小洪保管银行卡和密码,农庄需要使用任何资金都需要向马小洪提出申请,且每取出一笔钱投资者都将收到短信验证,确保整个资金使用过程合理透明。

多方获利,利在哪里?

初衷是为扶贫,而众筹养牛模式却是一个投资者、农庄、当地村民都获益的项目。

首先,人们常说“鲸吞牛饮”,可见牛的食量之大。养一头牛每年至少需要400斤精饲料,不过饲料成本较高且会影响牛肉口感。农庄用玉米秆、秸秆等植物根茎采取打碎后益生菌发酵的方式自行生产食料。每头肉牛食用自制的食料每年需要消耗超过6吨玉米秆(相当于农户至少种4亩玉米所产生的玉米秆数量),能促进周边群众至少2亩地的生产。以玉米秆等农作物秸秆作为原料,被充分开发出利用价值,不再被作为废料燃烧处理,有效刺激周边农业生产和农业废料的再利用。提高周边群众收入,提高周边群众生产积极性,促进周边农业发展,也有效缓解了每年焚烧秸秆所带来的环境压力。这一点,当地村民明显获益。

其次,农庄的肉牛规模起来了,肉牛的食料制作也变得“有价值了”。以前采食物原材料采购规模较小,没有固定的原材料生产来源,其实是担着很大的风险的。自行制作食料需要将原材料用机械打碎,然后放在发酵池里面用益生菌发酵。如果规模较小,碎秆机器、发酵池、益生菌的使用显得过为奢侈,而且设备的投入回报周期太漫长。众筹养牛扩大了养殖规模,硬件投入变得更加“划算”。规模化食料生产,既实现原材料规模化采购,稳定食料源;又降低食料生产的浪费律,提高食料生产的效用比。这是批发和零售的差别。这一点,农庄获益。

第三:牛群粪便量巨大大,每头牛每天能产生20斤以上粪便,即便发酵、干化后每头牛每年能产生超过2吨有机肥粉末。该有机肥粉末在市场上广受追捧,相当于每亩有机蔬菜全年不停产所需的有机肥总和,是有机蔬菜和鲜花种植的必须肥料,市值超过800元一吨。这一点,农庄获益。

第四:农庄扩大了生产,需要更多的工人进行生产,增加了就业岗位。而协议规定,农庄在招募工人时优先聘用周边贫困户。这一点,当地村民获益。

第五:降低了防疫检疫成本,规模化后农庄有必要、有条件自行成立防疫办公室,能随时保障牛群的健康。大幅度降低了单头牛的防疫检疫成本。这一点,农庄获益。

第六:牛群规模化可以实现农庄自行育种,大大降低幼牛购买成本。如果牛群存栏量较小,自行养殖种牛进行繁殖成本非常高,但是自身需求量较大的情况下,自行育种则能有效降低成本,甚至能实现对外销售肉牛幼苗。这一点,农庄获益。

第七:农庄肉牛养殖实现规模化、产业化,带动农庄整套体系运转,能获得更大、更稳定的客户。得到市场竞争力和主动权。这一点,农庄获益。

第八:肉牛养殖收益较高,风险较小。每头牛收益约5000元。但幼牛成本6500元每头,食料成本3500元左右,投资规模大;每头肉牛出栏时间近12个月,生产周期长,资金流动慢。“众筹养牛”模式有效分解投资者和农业生产者的资金压力,促进当地农业经济发展。规避风险,共同获利。这一点,当地村民、农庄、投资者均获益。

此外,在注入了众筹资金之后,农庄的牛圈更宽、草场更大、食料发酵池更具规模。其衍生出来的蔬菜园地、隔离植物带等均可作为观光农业的一部分。届时,整个农庄都将成为一个集生产、体验、观光于一体的综合性农庄。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