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州江阳:产业兴 村庄美 民幸福

2021-02-25 17:29:38来源:四川在线编辑:覃贻花

四川在线消息(袁玉华)2月19日,泸州市江阳区分水岭镇大南山村、通滩镇凤龙村、丹林镇梨花村获评四川省2020年度乡村振兴示范村。

近年来,江阳区始终坚持城乡统筹发展,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总抓手,以党建为引领,通过加快产业发展、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和促进乡风文明等举措,目前全区呈现出一派产业兴旺、村庄优美、村民幸福的景象。

党建引领摆下振兴大擂台

“在家门口就能一个月挣3000多元,还不耽误做家务,多亏了我们村的好支部!”2月24日,望着家里新建的院坝、崭新的砖房,分水岭镇大南山村二组贫困村民叶步春对村党总支引进果蔬专业合作社,让村民们就近务工增加收入感谢不已。

大南山村是江阳区加强农村基层党建、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江阳区把加强基层党建作为推进乡村振兴的主攻方向,围绕发展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切实把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转化为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强大动力,持续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群众生活改善。江阳区获评“四川省2019年度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先进区”。

“江阳区成立了由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任双组长的乡村振兴工作领导小组,在12个涉农镇街设置了副科级建制的乡村振兴服务中心,建立起区、镇街、村三级书记共抓的领导工作体系,确保乡村振兴工作责任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做到专人负责、专项推进。”江阳区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相关负责人介绍。

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离不开人、财、物。如何解决这一问题,江阳区进行资源整合、统筹发展。

统筹渠道落实“钱”,积极探索建立政府引导、企业出资、农户自筹、银行贷款、风险补偿基金等多元化资金投入机制,近年来累计争取、整合、撬动各类资金近240亿元。创新政策落实“人”,设立人才发展基金3000万元吸引人才,出台基础设施配套等扶持政策累计吸引各类新型经营主体1000余个,用活用够招商和引才政策累计发放创新创业贷款1亿余元、创办企业900余家。集中资源落实“地”,推进农村土地制度、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等,为乡村振兴奠定坚实基础。

“梨花村村规民约:第一条,倡导婚事新办、寿礼小办、丧事简办……”丹林镇梨花村党群服务中心门前的“推动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宣传栏格外醒目。

江阳区通过党建引领,强化乡村治理、移风易俗等举措,以优良党风带和谐乡风、促淳朴民风。目前,全区创成区级以上涉农文明镇街10个、文明村55个。

产业发展搭建活力大平台

2月24日,春天的阳光普照大地,位于分水岭镇董允坝村蔬菜基地的蔬菜长势喜人,产业工人正在忙碌着管理。

兴旺产业,无疑是乡村振兴的“牛鼻子”。

江阳区通过建设大园区,在产业兴旺上率先破题,围绕“建设大园区、突出大示范,推动大联动、实现大融合,引进大龙头、深化大合作,构建大体系、拓展大产业”,始终坚持走产业特色发展之路,坚持一二三产深度融合,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江阳区通过聚焦优质稻、蔬菜、高粱、水果等主导产业,分类分级规划建设不同园区,推动产业、业主、资金、人才、科技向园区集中。”江阳区农业农村局局长罗杰介绍,江阳区借助董允坝现代农业园区,高位推进全区园区建设,以此示范带全区农业产业发展。

“这座古街通过油纸伞的点缀,造型独特,很有历史味道!”春节大假期间,天气晴好,位于分水岭镇的国家4A级董允坝伞乡景区游人如织,无数相机、手机带走了景区美景。

江阳区按照“产业联动、产城相融”的思路,打造“粱菜轮作、果蔬套种、农旅融合”的现代农业生态循环可持续发展模式,推动田园变公园、园区变景区、产品变商品,村民吃上“旅游饭”。去年,全区接待游客840余万人次,乡村旅游综合收入87亿多元。

江阳区通过采取“龙头企业+基地+农户”模式,积极引进山东寿光集团、邓氏土特产、泸州竹芯食品等30余家农业龙头企业、120余家涉农企业,依托其技术和市场优势,推广新技术38项、新模式16项、新品种100余个,转化各级科研成果15项,着力延伸蔬菜、高粱、水果等三大产业链条,成为农民致富的重要推力。

产业发展,释放出乡村发展活力。

去年,江阳区蔬菜种植面积达24万亩、产量达64万吨,桂圆、甜橙等特色水果种植面积达14万亩、产量达7万吨,高粱种植面积达8万亩、产量达3万吨,出栏生猪达18万头、家禽达190万只,水产品产量达1万多吨。

全域共享托起幸福大舞台

2月24日上午11时30分,丹林镇文罗村村民孙明福从地里干活回到家,拧开水龙头,用白花花的自来水淘米、洗菜,“以前我们这里的水经常不够用,如今安通了自来水,用水得到了保证,而且干净又卫生!”

近年来,江阳区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始终坚持走统筹城乡、全域发展之路,大力实施“十个全域”惠民工程,不断完善乡村基础设施,提高公共服务水平,让广大农村群众切切实实在共建共享中获得幸福。分水岭镇董允坝村、黄舣镇马道子村获评“四川省2019年度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示范村”。

全域教育均衡,先后投入20.16亿元,新建校舍68.26万平方米,维修改造校舍16.37万平方米,新建运动场18.19万平方米,改建运动场20.68万平方米,让农村孩子享受到和城市孩子一样的优质教育。

全域农村公交,累计投入9.2亿元,按照宽度不低于5.5米的标准,新(扩)建农村公路84公里,开通农村公交线路51条,公交车开到了村民家门口。

全域推进安全供水,累计投入4.4亿元,新改建一批供水站、加压站,延伸管网4400多公里,农村自来水入户率提高到96%以上,农村群众吃得上水、吃得起水、吃得好水。

……

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江阳区始终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大力攻坚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五大行动”,努力打造看得见青山、望得见绿水、记得住乡愁的生态绿色宜居乡村。

全区累计投入6000余万元,完成新(改)建农村卫生户厕2.8万余户、公厕40余座,整村推进无害化卫生厕所改造示范村49个,全区卫生厕所普及率达95.67%,有公厕行政村覆盖率达100%。

建设一级场镇污水处理厂10个、农村污水处理站41个,生活污水得到有效处理的行政村达100%。依法取缔长沱两江禁养区养殖场,农村水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

“采用这种直运模式,每天及时清运,干净清爽多了,味道也没了!”村民们一大早看到垃圾收运员挨家挨户收运生活垃圾时感慨不已。江阳区探索建立“户分类、村收集、镇统筹、区直运”的农村生活垃圾清运模式,累计投入3300余万元,目前全区农村1500余个垃圾分类收集点、3800余个移动垃圾桶星罗棋布,19台全自动压缩式垃圾清运车穿行乡间,农村生活垃圾一站式直运全覆盖、日产日清。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