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耕三年,巴蜀文化学者伍松乔荣登"大雅之堂"

2017-10-13 10:03:59来源:四川在线眉山频道编辑:邓强文铭权

  四川在线眉山讯(记者 文铭权)“登大雅之堂”一语,国人可谓是耳熟能详。比如说“记者你真的是难登大雅之堂”,诸如此类......但确切的大雅堂所在,以及他的来龙去脉,这个恐怕就鲜为人知了。

  在10月11日,在丹棱,有这样的一群人,他们却登上了大雅堂。

  没错,这在这天,伍松乔的新著《千古一梦大雅堂》首发式暨读书分享会在丹棱大雅堂隆重举行。

  据记者留在前线的探子回报,现场有知名作家、史学家、媒体人、文化学者、读者等200余人同登大雅之堂,来了一场寻觅千古一梦的大雅之约。

  现场,市政协主席王影聪,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付庆一,丹棱县委副书记、县长黄秀航,文汇出版社社长、作家、书法家桂国强,作者伍松乔分别致辞、讲话。

  眉山市政政协主席王影聪说道,习总书记号召,弘扬中华文化,我们要有文化自信,丹棱的文化自信做到了,丹棱的文化传承做到了,丹棱的文化传世做到了,伍松乔先生把文化自信,文化传承,文化传世记下了,很感谢同时也祝福伍松乔老先生在退休之后还有传世力作,这是丹棱的幸事,更是眉山文化的幸事。

  那么《千古一梦大雅堂》到底是怎么样的一部经典?讲述的又是什么?

  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付庆一为大家直接明了的说道,《千古一梦大雅堂》是一部学术价值和艺术价值非常高的作品。这本书的意义在于,第一次全面深入地把大雅文化、大雅精神,以及它的时代意义呈现出来。如果大雅堂的建设是一个盛世,这本书的出版是一个盛世,那么丹棱县把千古一梦变成了现实,这也是一个盛世。这本书让大雅堂走出去,为大雅堂插上了翅膀,告诉我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怎么去传承,怎么去发扬,怎么去创新。

  同时,四川省作家协会名誉副主席、知名作家徐康这样对此书这样评价,《千古一梦大雅堂》功夫扎实、内容厚重、史料详实,文笔引人入胜。在发掘零星、散乱史料的基础上,集大成、新拓展,有创意、有见解、有理论,具体、生动的描述与精彩评说迭出。内容庞大、涵盖古今的大雅堂前世今生,在书中条分缕析、浑然一体,蔚为壮观,显示了作家出色的驾驭能力与语言功夫。

  《千古一梦大雅堂》由高级编辑、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伍松乔创作,是一部非虚构纪实作品。

  伍松乔长期担任四川日报副刊主编,是四川大学新闻传播、四川省社科院巴蜀文化特聘研究员。个人获全国报纸副刊突出贡献者称号,作品获中国新闻奖、冰心散文奖、中国徐霞客游记文学奖、四川省文学奖等。是中国散文学会理事,四川省散文学会、文艺传播促进会副会长。

  伍松乔长期关注大雅堂史事,多年来一直在搜寻文献、考察田野、探访民间。此书的创作,历经两年爬梳、钩沉、拼图,采用非虚构、研究型、考察型方式,以确切的解读、翔实的描述,第一次全方位呈现出古今千年风云壮阔、气象万千的大雅堂长卷,第一次多侧面破解了充满神秘与传奇的大雅堂之谜,被尊称为“移动的大雅堂”。

  其实丹棱大雅堂的来历还有一段曲折的故事,故事要从公元1094年说起。

  公元1094年,黄庭坚因编修《神宗实录》贬斥王安石新政,而遭新党再次罢黜出朝,被贬往重庆市彭水县。在这里,他有机会静心研读了杜甫描写成都、三台县和重庆市奉节的大量诗作,认为两川夔峡杜诗颇具古代大雅诗的“宏远雅正”之风,推行杜风首先要推广杜甫的两川夔峡诗篇。因此,他“尽书子美两川、夔峡诗”,并想把亲笔书写的杜诗刻成石碑,存放在蜀中喜好诗文的人家,“使大雅之音久湮没而复盈三巴之耳”。

  黄庭坚想要书刻两川夔峡杜诗保存蜀中的消息,被同样推崇杜诗的杨素获悉后,杨素就有了想法。宋哲宗元符元年(1098),黄庭坚迁徙宜宾,杨素闻讯,便连忙带上一个作为见面礼的竹书橱,从古岷江码头乘船赶往宜宾拜会黄庭坚。老翁杨素恳请黄庭坚惠赐杜甫诗书,然后自己出钱请工匠镌刻成碑,并修建高阁大厦永久珍藏这些杜甫诗碑。黄庭坚是苏东坡的学生,曾客居眉山,一听眉山有人愿意实现自己的梦想,简直喜出望外。

  半年后,杨素再赴宜宾,将黄庭坚书写的800多首杜甫两川夔峡诗带回家乡,马上请来数十名石匠刻碑。然后在他的家院右侧,修建了一座用来珍藏这些诗碑的高屋大堂,并用青石板铺筑了一条通往县城的石板路,以便各方人士前来观瞻读诗。这个地方距丹棱城南3公里,就是如今丹棱镇茶林村高庙沟上方的杨湾。

  元符三年(1100年)9月,诗碑大堂全面竣工,杨素又去宜宾请黄庭坚为它题名。黄当然高兴,挥笔写下了“大雅堂”三个大字,并撰写《大雅堂记》,记录了杨素在故乡兴建大雅堂的起因、经过、结果和意义。有诗曰:“南安(今丹棱)多胜壮江山,白鹤儒林大雅堂。”

  当时的大雅堂,宋式庙堂,斗拱建筑,内外流金溢彩,围墙足有1公里长。最初内设6个大殿,殿堂为红墙碧瓦,300多方诗碑陈列其间。正殿门楣上,镌刻黄庭坚手书大字——大雅堂。

  大雅堂所收的800多首杜诗,占了杜甫全部两川夔峡诗的80%。据说,杜甫在两川诗有470多首,夔州诗则有467首。

  杜甫在两川夔峡生活期间,正是诗人生平的一大转折时期,政治思想和诗歌理论创作都进入了一个新的境界,也是他一生中创作力最旺盛的时期,两川夔峡诗在数量上占了他一生诗作的三分之二。可以说,大雅堂是集唐代诗圣杜甫诗和北宋书法大家黄庭坚书法艺术为一体的诗书堂。

  历经南宋、元、明各代之后,大雅堂又收藏了名家咏大雅堂的诗、词、文、赋上百件,洋洋洒洒,蔚为诗、书艺术大观。后世之人常以能否登大雅堂,来作为衡量和区别文学艺术作品雅正或粗俗的标准,成语“不登大雅之堂”遂由此产生。

  1497年(明朝弘治十年),一个叫荣华的巡按御史组织扩建大雅堂,增修了1个大殿,为杜甫、黄庭坚塑像贴金,并刻碑纪念。凡乘轿过此者,都要下而步行,以示敬意。大雅堂遂成“丹棱八景”之一。

  为此,一些史学家称丹棱北宋大雅堂是中国诗歌的圣殿,丹棱是中国大雅文化的发祥地。从宋朝开始的历代国家级史志上都有相关记载,宋史《周益公大全集》、明史《永乐大典》、明朝《四川通志》等,都把丹棱大雅堂放在很高的位置。清代以来各种版本的《丹棱县志》均称,北宋丹棱杨湾大雅堂是中国唯一的大雅堂。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