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阳出台城区交通治堵缓堵方案 老城区动“手术”新城区聚人口

2017-05-17 06:57:37来源:四川日报编辑:顾强记者: 邹俊川

   5月8日上午,绵阳市民周冰林前往绵阳市中心医院看病。他发现,以前经常堵成“一锅粥”的急诊大楼前,乱停乱放的车辆没有了。周冰林不知道的是,这是绵阳交警部门做“小手术”的结果:在医院区域实行单循环、电子警察24小时抓拍违章行为。

  为从根本上解决绵阳中心城区日益拥堵的交通现状,近日,交通治堵缓堵方案出台。方案提出,通过3至5年的综合治理,逐步疏解老城区过度集聚的功能和人口,配套完善城市新区公共服务设施,构建城区骨架道路体系和次支路网,提高交通管理服务水平,加快建设绵阳城市“双中心多组团”。

  □本报记者 邹俊川

  疏解老城区 人口向新区集聚

  1月底,绵阳对涪江三桥(富乐大桥)进行为期8个月的全封闭维修。作为连接绵阳中心城区与游仙区的大动脉,该桥封闭后给周边居民出行带来诸多不便,同时也将绵阳“单强中心、多弱组团”的城区结构性拥堵矛盾凸显出来,对绵阳城区拥堵动“大手术”刻不容缓。

  2月,绵阳成立了城区交通拥堵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在担任办公室负责人之初,孙久文认为这个办公室只是一个协调机构。3个月下来,绵阳治堵缓堵力度之大,出乎孙久文的预料。为形成治堵缓堵合力,所在地政府、园区和20多个市级职能部门参与其中。

  “绵阳堵的根源,在于中心城区的功能布局不合理。”孙久文说,在约15%的绵阳中心城区面积里,承载了约68%的城区人口和50%的公共服务设施,集中了大量的行政办公、医院、学校、商业及住宅区。

  为疏解中心城区功能,治堵缓堵方案明确,搬迁老城区市区级行政机关及事业单位,鼓励并引导老城区相关企业逐步外迁。

  记者在绵阳园艺新区办公区看到,几幢办公楼正在装修,计划2018年初交付使用。与此同时,绵阳正加快新皂物流园区建设,搬迁绵阳火车货站,减少入城车流量。

  政府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外迁后,绵阳将严格控制腾出地块的开发密度,推行棚改货币化安置,推进中心城区城市修补和生态修复,优化老城区功能。同时在老城区分批建设公共停车场,有偿开放住宅小区地下停车场以及企事业单位多余的停车空间,减少中心城区占道停车。

  打通“断头路” 重构一环、贯通二环

  在绵阳市游仙区松桠镇旁,绵阳二环路横跨绵盐路,初步具备通车条件。目前,绵阳二环路全线闭合工程正加快推进。

  “5·12”地震后,绵阳对城区道路进行了大规模改造提升,新建和改造了一批道路、跨江桥梁和人行天桥,对城区交通进行智能管理,优化道路资源利用。“路网密度有所提高,但这些努力跟不上绵阳急剧增加的机动车数量,必须尽快打通城市动脉。”孙久文说。

  目前,绵阳中心城区多条骨架路网均“断头”于一环路。一环路并未真正环起来,且等级较低,有绵阳市民戏称一环路是“叫出来”的。二环路尚未全线贯通,也没有充分发挥截流、分流、组织作用。

  根据绵阳治堵缓堵方案,绵阳计划在2018年底实现“重构一环、贯通二环”目标。同时,有序推进剑南路等城市交通大动脉改造工程,启动东西第二干道、南北第二干道骨架道路建设。

  这些工程完工后,绵阳将形成“五横六纵”交通骨架,实现城区路网由“十字”向“井字”形转变。

  完善新区配套 构建城市“双中心”

  敬雪梅家住绵阳科创区阳光清华小区,小区周边菜市场、公立学校不足让她感觉到生活很不方便,“科创区连一家医院都没有,有时看个小感冒都要往城里跑。”

  在绵阳高新区和经开区,医疗资源也非常匮乏。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在绵阳中心城区,绵阳市中心医院、绵阳市中医院、绵阳市人民医院、绵阳市三医院等几家大医院扎堆。

  “要从根本上解决绵阳‘单强中心、多弱组团’的城市布局,必须加快完善绵阳城区新区的功能配套。”绵阳市住建局局长申泽认为。

  根据治堵缓堵方案,绵阳将在科创区建设区级医院、元通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公立小学、幼儿园、铜锣湾商业广场、菜市场等10个配套设施项目。而在高新区和经开区组团,绵阳也将规划建设一批购物中心、医院、学校、公园等项目,市民在生活上的不便将很快得到解决。

  按照打造城市“双中心”的发展思路,绵阳正加快建设科技城集中发展区“新中心”,年内计划完成基础设施投资100亿元。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