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充县扶君乡黄家沟村明朝黄辉家族:一门三翰林 父子两帝师

2016-04-09 08:19:48来源:华西都市报编辑:王了黄勇

一家三代,奠定家族发达基础

明初,一支黄姓人迁到南充境内。由于缺失明确的史料,这支黄姓人入川后的数代人至今难以考证,只追溯到黄辉曾祖父黄铣泽一代。

黄辉家族的兴盛发端,是从黄铣泽开始的。黄铣泽通过发奋读书,考取了一等秀才,也就是廪生,每月能得到官府廪膳补助六斗米。黄铣泽一生没有做过官,但他培养出了儿子黄廷珍。李德先考证说,黄廷珍是正二品京官,曾任江南按察使司,巡按苏州、湖州、河阳州,黄廷珍奠定了黄氏家族发达的基础。

黄廷珍的儿子,也就是黄辉的父亲黄希正(字子元,号春亭)读书很厉害。嘉靖19年(1540),黄子元在四川乡试中,考取了解元(举人第一名)。此后,黄子元当过知县、同知(副知府)、知府、御史、按察使司等。

因黄子元清廉稳练,严于律己,仁慈爱人,宽厚惠民,隆庆帝朱载垕敕授他为王府长史、翰林院谕德,黄子元由此进入翰林院。翰林院谕德的职责,是专门负责对太子进行道德教育。

1572年,10岁的太子朱翊钧即位,年号万历。因工作干得出色,按照首辅张居正规定的教学内容,黄子元继续担任万历帝的谕德老师。

1582年,张居正去世。20岁的万历帝,不仅废止了“万历新政”,还对张居正进行了清算。曾经对万历帝进行过严格教育的黄子元,“失业”了。

黄子元赋闲回到老家,把黄家沟的老宅重新进行修整,在南充县境内选择自然条件好的多个地方购置田产,颐养天年,直到去世。黄家老宅,至今仍住着他的后裔。

黄子元有黄光、黄辉、黄耀、黄韑、黄烨5个儿子,以及一个女儿。5个儿子中,最有出息的是黄辉。

15岁那年,黄辉考中四川解元

黄辉,字平倩(昭素),号慎轩,又号无知居士、云水道人。黄辉出生在黄家沟的黄家老宅,7岁时,进入顺庆府金泉书院读书,拜任瀚为师。任瀚也是西充人,嘉靖8年(1529)考中进士,官至翰林院侍讲,是“嘉靖八才子”、“西蜀四大家”(杨慎、任瀚、赵贞吉、熊过)之一。

万历元年(1573),15岁的黄辉参加四川乡试,一举夺得解元,比父亲黄子元厉害多了。万历17年(1589年),黄辉进京赴考,考中进士,次年被万历帝选为庶吉士,进翰林院做编修。

后来,黄辉先后升任右中允、礼部右侍郎,主管教育训导太子朱常洛的詹事府,兼翰林院侍读学士,担任东宫日讲官,给朱常洛讲课。

万历帝一直不喜欢朱常洛,专宠郑贵妃。黄辉与时任给事中的老乡王德完合计,由黄辉起草奏章,王德完呈进,“欲主上笃厚中宫。”结果,王德完被革职还乡。黄辉看破世事,万历30年(1602),他辞去职务,请了长假,回到老家。

万历48年(1620)初秋,万历帝驾崩,39岁的朱常洛继位,是为明光宗,改年号为泰昌。朱常洛雄心勃勃,上位后就大刀阔斧进行改革,起用一批被万历帝打压的忠良大臣。其中,王德完被任命为太常少卿,黄辉为少詹事兼侍读学士。

为表彰黄子元、黄辉父子两代帝师,朱常洛叫人制作了“父子承恩”匾和“无死牌”(俗称免死牌),送往黄辉老家。没想到的是,刚当上皇帝29天的朱常洛,暴病驾崩了,成为中国历史上倒数第二的短命皇帝。

正在老家赋闲的黄辉,先后接到这一喜一悲的消息。悲喜交加中,黄辉病倒了。明朝内外交困,国势堪忧,更加剧了黄辉的病情。第二年,天启元年(1621),黄辉在无限遗憾中去世。

李德先说,关于黄辉的去世年份,如今有1612年和1621年的说法,仍需要进一步考证确定。

首页上一页123下一页尾页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