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脱贫新路子 内江探索丘陵地区"插花式"扶贫

2017-07-13 05:43:38来源:华西都市报编辑:顾强记者:徐庆

威远县无花果基地。余远文摄

格桑花海。

开栏语

7月12日,全省农业农村改革经验交流会暨工作推进会在成都举行,上午,全省分五个片区分组交流经验。在川南经济片区,内江市以及内江市中区和东兴区、宜宾市宜宾县、翠屏区和筠连县、泸州泸县和纳溪区、自贡沿滩区和荣县9个区县分别作经验交流。各地围绕着农村改革不同的角度谈了各自改革的做法,既盘点了本地推进农村改革的亮点,也为其他兄弟城市展示了一些好的经验和模式。

在众多区县改革经验交流中,内江作为川南经济片区唯一 一个地市级城市作经验交流。谈及内江农业农村改革经验,内江市委书记马波说,内江以抓好脱贫攻坚与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相结合,积极探索丘陵地区“插花”式贫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新路子新机制,有力促进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现代生态农业发展。2016年,内江全市实现63个贫困村退出、24247名贫困群众脱贫。

产业带动扶贫

电商交易额跻身全省前三位

马波介绍,内江创新产业带动扶贫,持续推动增收。实施以建设“一个市域公用品牌、两个园区、三条产业带、四个功能区,五个万亩产业示范片”为主要内容的“12345”现代生态农业产业提升行动,配套实施以“建设30个重点乡镇和515个重点村、发挥1049名第一书记作用”为主要内容的“351”特色生态农业产业发展方案。

“今年,全市新选派第一书记629名,帮助贫困村新发展特色产业6652亩,帮助贫困户新发展特色种植业3060亩、小家禽养殖21万只(头)。”除了不断增强贫困村、贫困户的“造血”能力,内江还积极探索“党建+电商”产业扶贫机制,全市已建成县级电商运营中心5个、镇级服务站128个、村级服务点810个,覆盖贫困村220个;帮扶贫困户开网店、微店453个。截至目前,内江全市电商交易额跻身全省前三位。

创新扶贫机制

“企业包村”签订帮扶协议

不单单依靠政府帮扶路子,内江还创新实行“企业包村”的扶贫机制,吸引社会资本打造花木园艺、林果和乡村旅游等现代生态农业产业基地。

目前,内江已发动107家民营企业与85个贫困村建立了对接帮扶关系,签订帮扶协议85份,落实产业扶贫项目9个,企业为贫困村基础设施捐资、垫资1300多万元,吸纳贫困村困难群众近1000人就业,为近1600名贫困人口进行技能培训。

市中区:以承包权退出“三换”为突破盘活农村承包地

近年来,内江市市中区探索出土地承包经营权退出“三换”模式,入选2016年全国改革十大案例。

什么是探索承包地退出“三换”?内江市副市长、市中区区委书记蒋学东介绍,承包地退出“三换”分别为退地换现金、退地换股份、退地换保障。

具体而言,退地换现金就是对有稳定就业、固定住房、社会保险的进城农民,自愿退出承包权的,由村集体经济组织按每亩3万元给予一次性现金补偿。退地换股份即是对外出务工、不依赖土地为生的农户,自愿将承包权退还给村集体的,由村集体经济组织按退出面积对农户进行折股量化,农户享受保底收益+二次分红。退地换保障就是对因病因残因老丧失劳动力,并自愿永久退出承包权的建档立卡贫困户,通过参加区级建立的退地养老保险,领取“养老金”保障基本生活。

退出来的土地如何利用?蒋学东说,市中区实行“三集中”方式高效利用退出土地。一是土地向重点产业集中。结合农业产业发展规划,利用退出土地着重推进农村三产融合,重点培育农旅、康养、文创等新产业新业态,加快推进总投资达70亿元的3个“2+1”乡村旅游项目,已完成投资8亿元。二是土地向适度规模集中。以退出土地吸引外出人士回乡创业,大力培育新型经营主体,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

东兴区:实施返乡创业“回家工程”

作为省级农村改革综合试验试点县区,东兴区围绕落实内江市委市政府关于大力实施返乡创业“回家工程”的工作部署,在创新返乡创业体制机制、有效助推绿色生态农业发展方面作了一些有益探索。截至目前,东兴区返乡创业人士457人创办领办家庭农场111家、农民合作社312个、农业企业48户,新建现代农业产业化基地10个、新创“三品一标”17个、新办加工厂(房)12家,吸纳农村劳动力就业5万余人,大力推动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有效激发了全区农业农村发展活力。

吸引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东兴区如何做到?东兴区区委书记黄俊伟介绍,东兴区以产业转型、创新发展、农村改革、“互联网+”、民生改善、基础设施、资源对接、资本合作等八大领域为回引重点,落实税费减免等优惠政策,共为符合条件的返乡人员减免各类税费1700余万元。与此同时,东兴区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定期开展针对在外乡友的招商活动,促进返乡创业引资常态化,每年针对在外成功人士开展的返乡创业专题招商活动达到10次以上。

华西城市读本记者徐庆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