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腕治污 东兴区誓要结束“牛棚子”污染史

2017-07-21 05:44:10来源:华西都市报编辑:顾强记者:徐庆

四发村杨琴经营点整改前。

四发村杨琴经营点整改后。

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内江东兴区椑木镇到隆昌双凤镇的公路沿线(沿321国道近10公里的公路两旁),村民们靠着废旧物品的回收、加工,装满了自己的钱袋子,这里也形成了西南地区最大的废旧物品交易市场—“牛棚子”废品回收市场。

“牛棚子”废品回收经营户在拉动当地经济发展的同时,也滋生出一系列 生 态 环 境 问题。6月15日以来,东兴区椑木镇、椑南镇两级政府打响了一场“铁腕治污”的环境整治攻坚战,要求从事“牛棚子”废品回收的203户经营户进行整治,整治不达标者不得继续从事废品回收经营,否则予以取缔。

村民鼓满了钱袋子

生态环境大打折扣

赵兴(化名)是土生土长的椑南镇牛棚子村人,他也见证了“牛棚子”市场从无到有、到繁荣的时期。“我记得我们读高中那会儿,本地还只有一两家鹅毛、鸭毛回收户,但是挣得不多,后来有外来人在本地开展废品回收,慢慢的,公路沿线的村民也都跟着从事废品回收、加工了。”

这期间,也包括赵兴本人加入。赵兴介绍,“牛棚子”废品回收经营户主要以废旧塑料交易为主。由于牛棚子“三线穿市”,包括成渝高速公路、老成渝公路和成渝铁路,便利的交通和积累的基础让“牛棚子”市场的规模积聚膨胀,因此,公路沿线的村民几乎都以家庭式作坊的形式存在,从事废旧物品收集分类经营、部分进行加工。

废旧塑料给牛棚子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收益,由于大部分家庭作坊未设置任何“三防”措施,废旧塑料也给牛棚子人带来了无穷的烦恼和困扰,市场内的洗料水未经过任何处理直接排放,致使原来清澈的堰塘变黑变臭;地下水因遭污染,村民守着水井却无水可用;废水蓄积之处,粮食大幅减产;垃圾乱堆乱放,村民俨然生活在垃圾堆中……

喊出口号“铁腕治污”

誓要结束当地污染史

今年6月15日以来,东兴区立下目标,要以“铁腕治污”的决心整治辖区内“牛棚子”沿线所有废旧经营户,凡是达不到整治要求的废旧经营户一律不得继续从事废品回购经营,否则予以取缔,当地政府誓要结束这个行业在当地的污染史。

按照整治要求来看,要求辖区内所有废旧经营户在6月30日前将堆放的废品全部统一用蓝色防雨篷布覆盖;做到堆码整齐;废品堆放需距321过道公路水沟2米以后,其他支线废品不得占道堆放。

7月17日,华西城市读本记者再次来到椑南镇“牛棚子”市场,探访整治进行时的“牛棚子”市场。沿着321国道从内江城区到隆昌方向,刚刚进入椑南境内,便能看到,沿线都是挨家挨户的自建房,二十多天来的整治痕迹还有,不少经营业主家门口都停着大小不一的货车。

有的业主自家门前堆放的废旧物品已经收拾整齐并用篷布遮挡,还有的业主正忙着整理数年来的废旧物品。不过可见范围内堆放的废旧物对比此前的“小山堆”,已经不复存在,公路两旁不见废旧物品,村民屋前看起来整洁有序,这也令公路沿线的视野开阔了不少。

四套“组合拳”重拳整治

彻底清除“牛棚子”乱象

椑南镇党委副书记林鑫介绍,整治方案确定后,椑南镇立即行动起来,用最快的速度“打响战役”。

林鑫说,针对此次整治,镇政府拿出了四套“组合拳”。一方面,由镇党委书记、镇长、镇人大主席和镇党委副书记分别带组,每组不少于20人,由镇村干部和民工组成,分为4个片区4个小组,各个小组对所辖区域内的经营户在规定时间范围内进行规范整治。“比如帮忙清理废物品和垃圾、将随意堆放的废旧物堆放整齐有序。”林鑫说,这次大规模地整治,清理了“牛棚子”市场几十年的废旧垃圾存货,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从这里通过环卫车运输出去的垃圾,已经有300多车,合计3000多吨。

6月22日开始,按东兴区委、区政府统一安排,部署椑木镇、椑南镇政府牵头,组织了交警、运管和路政等部门成立了两个联合治超检查站,分设在椑南镇与隆昌双凤镇交界处和椑木321国道入口处,主要检查沿途进出的废旧塑料运输车辆。实行“严进宽出”措施,从6月22日设立截止到7月19日,已经遣返286辆、处理37辆运输车,累计行政处罚2.03万元。废旧垃圾运输车进入椑南情况明显减少。

此外,由椑木镇、椑南镇政府牵头、区级相关职能部门协同对违法经营户进行强制断电,7月4日强制断电第一批共44户,7日强制断电第二批共19户。7月18日用“封条+链条”对19户非法加工户柴油机动力电进行查封。

与此同时,针对流经椑木镇、椑南镇的逆水溪、四洪丰河进行黑臭水体整治,特别是四洪丰河全长4.5公里。整治期间对沿岸的15个别垃圾堆放点进行了整治,同时对河道50米范围内的白色垃圾及卫生死角进行彻底清理。另外对河流中的白色漂浮物进行了打捞清理,对河底的垃圾淤泥进行了清理。

堵疏结合引导经营户入园区

村民期待良性生态环境

一方面在堵,另一方面也在疏。林鑫介绍,为解决“牛棚子”废旧物资业所带来的各种问题,2009年,内江引入中国再生资源开发有限公司进入椑南镇,并建设了西南再生资源产业基地,“牛棚子”废旧品市场的112户散户经营户陆续搬入园区,还有6家规模以上公司。

由此,昔日“牛棚子”总算是基本走出了脏乱差,但园区已经趋于饱和。为了进一步规范整治后的在外的家庭式小作坊,椑南镇境内占地591亩的二期园区交易市场也正在建设。林鑫说,此次,只有严格按照“规范一批、整治一批、关停一批”的要求,才能杜绝非法经营发生。

赵兴也是此次整治经营户之一,赵兴说,整治要求下达后,自己便已经关停加工、不再经营。谈及日后打算,赵兴坦言,不愿再从事废旧物资回收、加工一类,而更希望能够转型,从事其他职业。

虽然整治不到一个月,但是当地人李明春(化名)已经明显能感受到此次整治给带来的变化,李明春说,长期生活在“牛棚子”市场有种温水煮青蛙的感觉,每天空气中弥漫的都是刺鼻的臭味,脑袋似乎就没有清醒过,尽管每天已经习惯,但他又为这样的环境深感担忧。“现在好的多了,每天我起床开窗开门,空气都要清新多了,整个人也神清气爽。”李明春笑着说,他对此次整治很看好,希望政府能给当地居民带来清新良好的生态环境。

华西城市读本记者徐庆马梦飞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