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坐唱川剧 这群玩友坚持6年多 守望川剧

2017-10-10 06:22:08来源:成都商报编辑:陈乐

玩友坚持每周二下午进行川剧演出

川剧,作为四川传统文化之精髓,曾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红极一时,县县有剧团却一票难求。然而,时过境迁,川剧难见当日兴盛的场景。

尽管如此,仍有一群川剧艺人在守望。最近六年多,在内江城区梅家山上,没有舞台,一群川剧老艺人坚持每周二以坐唱方式演出,免费开放。他们中既有科班出身的川剧团退休演员,也有纯粹的川剧民间爱好者,目前平均年龄在70岁以上。

跨城看戏

81岁川剧玩友

每周往返200公里看戏客串

81岁的贾大安早早便来到这里,他是从上百公里外的泸州市江阳区而来。最近一年多,他每周二都会乘车来到内江,只为看看内江川剧玩友们演戏。

9月26日13时30分许,内江城区梅家山上的市中区文化馆二楼一间屋子内,陆续有一群川剧爱好者来到此处,等待一小时后的川剧演出。他们当中,大多数人年龄在70岁以上,既有下午演出的演员,也有来看戏的观众。“这几年,只要没特殊情况,我每周二都来看他们的演出。”70多岁的徐大爷家住沱江对岸的东兴区,自小便爱看川剧。“城里除了内江川剧团外,就这儿还在演出,但内江川剧团需要有票才行,所以我每次都来这儿。”

81岁的贾大安早早便来到这里,他是从上百公里外的泸州市江阳区而来。最近一年多,他每周二都会乘车来到内江,只为看看内江川剧玩友们演戏,偶尔自己也能客串唱上一段。

“我们那个年代走过来的不少人都喜欢川剧,作为业余爱好,我也唱了60多年了。”在贾大安的记忆中,30多年前,内江川剧团在川南比较有名,他曾到内江看过川剧演出。然而,随着川剧逐渐淡出大众视野,如今绝大部分川剧剧团早已不复存在,好的川剧演出也越来越少。去年,得知内江一群川剧玩友坚持每周二下午进行川剧演出后,他便每周二来到内江,当天乘车往返。“大家都是图玩得高兴,老有所乐,陶冶情操。”

14时30分,屋子内聚集了30多人,包括近10名观众,演出正式开始。在乐器的伴奏下,不化妆,也没有身着专业演出服装的演员们,直接拿着话筒开始表演。当天下午,在座椅正前方仅2米宽的过道上,演员们共表演了5个剧目的片段。其中,既有两人搭配,在“舞台”上踱步转身的对唱,也有独自哼上一段的个人表演。每个剧目的精彩处,台下的玩友和观众们总会送上掌声和喝彩声。

聚精会神看完玩友们的前两个剧目表演后,贾大安第三个出场。这次,他表演的是《宫怨》中的一段。只见他搬上一张独椅,坐在台前,在乐器的伴奏下独自唱了起来,表演时间约10分钟。演出结束后,他和玩友们匆匆告别,赶回泸州。

爱好川剧

这群玩友平均年龄70多岁

免费坐唱川剧六年多

“每周二我们都坚持在这演出,免费对川剧爱好者开放。”谈及为何坚持演出,李锋和协会成员们都觉得,爱好川剧并难以割舍是他们坚持下来的原因。

“最近一年多,他每周二都来,几乎没有间断。”在场的川剧玩友都知道贾大安是泸州人,他们也欢迎贾大安这样的客串演员和忠实川剧爱好者。据他们介绍,自他们演出以来,还有重庆荣昌等周边城市的川剧玩友前来客串,一起交流川剧。

这间屋子并不大,面积约六七十平方米,72张固定座椅分两行摆放。屋内没有舞台,正前方的幕布墙上还张贴着内江市市中区川剧协会成立时的横幅,协会的牌匾也居中靠墙摆放着,这群川剧玩友便是协会的成员。

“今天来的观众少,因为内江川剧团今天也有演出,好多人去那儿了。平时加上观众基本会坐满,有时过道上还会加些凳子。”73岁的李锋是协会负责人,他曾是内江川剧团副团长,退休后仍割舍不了川剧。据他介绍,协会于10多天前成立,此前先后名为市中区川剧坐唱队和市中区群众艺术团川剧分团。目前,协会共有37名会员,其中除三人40多岁外,其他人都在70岁以上,年龄最大的79岁,平均年龄超过70岁。“协会目前有5人是科班出身的川剧团退休演员,国家二级演员有2人,其他都是民间爱好者,但水平都不错。”

像当天这样的川剧演出,他们在市中区文化馆已坚持了6年多。“每周二我们都坚持在这演出,免费对川剧爱好者开放。”谈及为何坚持演出,李锋和协会成员们都觉得,爱好川剧并难以割舍是他们坚持下来的原因。

六年坚持

没有舞台,也没有服装

曾经凑钱买茶叶,泡茶给观众喝

在内江,他们是除内江川剧团外,唯一一支有固定演出时间的川剧团队。“通过几年的努力,我们也培养了一批忠实观众。”

李锋还记得,川剧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曾红极一时,他13岁进入内江川剧团学习和表演川剧。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内江川剧团外的上南街买票看川剧人经常排了半条街。此后,川剧逐渐衰落,川剧团有时一年都没有几场演出,入不敷出。即便如此,退休后他也割舍不下川剧,除偶尔回剧团演出外,他经常和熟知的川剧玩友们聚在一起,有时也到周边的隆昌、安岳等地参加川剧演出。2010年,他和一帮川剧玩友开始在内江城南社区居委会内演出。没有舞台,也没有服装,他们只能围在一起,配以简单的乐器伴奏,以坐唱的形式表演。

然而,2011年,由于社区居委会房屋装修,他们没了场地,最后找到了市中区文化馆。“文化馆给我们场地,但不收费的我们为了方便观众看戏,还自己凑钱买茶叶,泡茶给观众喝。后来,文化馆把茶叶这些也解决了。”李锋说,自那以后,他们便成立了市中区川剧坐唱队,坚持每周二在市中区文化馆演出,后来又成为了市中区群众艺术总团川剧分团。

尽管如此,这群川剧玩友的成员也逐渐由内江城区发展至周边乡镇,甚至隆昌、威远和资中等地。“大家都有这个爱好,就每周抽一天时间聚在一起,唱一唱。”

“这6年多来,我们每次表演都能聚齐大部分人,有些远一点的就隔一周来一次。但集体活动时,大家都会来。”李锋说,在内江,他们是除内江川剧团外,唯一一支有固定演出时间的川剧团队。“通过几年的努力,我们也培养了一批忠实观众。”

演员断代

老艺人逐渐老去离去

他们希望有年轻人继承

“川剧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是红极一时,但那批老艺人已经相继老去,甚至离去。”谢金珊说,如今,年轻人几乎不看川剧,更别说学川剧了。

协会大部分人都是70多岁,尽管他们都希望自己能唱到老,但他们也深知川剧的没落现状。“川剧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是红极一时,但那批老艺人已经相继老去,甚至离去。”今年已70岁的川剧玩友谢金珊说,如今,年轻人几乎不看川剧,更别说学川剧了。

李锋也认为,川剧面临着演员和观众同时断代的问题,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与年轻人沾不上边。“但川剧作为非遗,需要传承下去,我们这群艺人总会老去,需要年轻人来继承。”李锋说,他们在文化馆的免费演出培养了一批观众,但还需要将川剧送到校园,让更多年轻人了解川剧,喜欢川剧,才能学习和继承川剧。

市中区文化馆馆长余成杰说,他们将川剧引进到文化馆作为向群众免费开放的文化阵地,并提供场地、服务和每年一定的活动经费,便是为了保护和传承川剧。“每年除了送文化下乡外,我们也会通过川剧协会把川剧送进校园,让更多学生了解川剧。”

让李锋和协会成员看到希望的是,曾将剧院外租的内江川剧团在3年前将场地收回,每月同样4场演出,而这源于各级政府部门再次重视地方传统戏剧的保护和传承。更可喜的是,他还得知,内江川剧团明年有望在停招学员20多年后,再次招收一批学员,送到专业院校去培养。“只要川剧团招生,我就把我13岁的孙女送去报名。”李锋说,他们希望川剧有朝一日能恢复生机。

成都商报记者 姚永忠 摄影报道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