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枝花市西区以前一片乱石堆 如今变成“花果山”

2016-04-19 06:34:13来源:四川日报编辑:顾强记者:陈君 罗本平

□本报记者陈君罗本平

4月15日一早,攀枝花市西区大水井的周世琼与老伴在西佛山散步,百万株盛开的蓝花楹让他们陶醉。“以前这一片是乱石堆,树都没有一棵。”65岁的周世琼感触颇深,短短几年时间,山绿了,环境好了,许多小动物都来安家了。

当天,西区召开新闻通气会宣布,将于4月22日在西佛山举办攀枝花市首届蓝花楹生态旅游节,这个消息让周世琼颇为期待,“到时会有更多的人重新认识西区。”

从石漠化严重的乱石堆到绿树成荫,再以花为媒举办生态旅游节,曾经的石头山,是如何变为“花果山”的?

在西区老一辈的印象中,西佛山曾是一个荒芜之地,只有石头和杂草。

上世纪80年代初开始,当地群众在西佛山片区就地取材,建采石厂、小冶炼等企业,严重破坏生态环境,加速了土地石漠化。攀枝花西区环保局副局长徐琰介绍,西佛山片区有石漠化土地近600多公顷,山体平均坡度26度,生态极为脆弱。“如果任由石漠化继续发展下去,最终将形成沙漠。”遏制住石漠化的发展,避免“城市沙漠”出现,西区寻找着良方。

2005年,西区先后取缔该片区的污染企业及非法堆场34家,清理固体废弃物200多万吨。腾出空间,给10多万城区市民打造一块休闲绿地。

2009年底,依托大黑山旅游景区开发契机,西区引入社会资金,向西佛寺周边的石漠化土地“进军”,治理石漠化、打造园林区,整个项目占地600多公顷,计划总投资50亿元。

因西区的石漠化属于喀斯特地貌,土壤层薄,依托土壤、薄膜覆底蓄水的方法来治理石漠化并不适于西区。于是西区想出办法,利用一些工业废物做文章。“西区电厂企业较多,将电厂不要的废弃物炉灰先铺设在地表,形成凹凸不平的表层,有一定的防滑能力,也具备一定的渗透、蓄水能力。”徐琰说,铺上炉灰之后就是覆土,山上没土,人们就搬土上山,“所涉及的区域覆土平均厚度达到两米,有的地方超过10米。”

据该项目负责人陈志福介绍,整个工程至少需要1200万立方米土壤,30吨的货车要跑56万趟。

解决前期问题,万物生长离不开的水从哪儿来?当地充分利用喀斯特地貌地下水充足,掘井200多米,成功找到水源,单日最大抽水量达1万多吨。

经过七年攻坚,曾经荒芜的西佛山片区重新披上绿衣。西区石漠化治理的喀斯特地貌植被栽培办法,也获得国家专利证书。“从2010年以来,西佛山片区已经完成土地修复和初步绿化267公顷,其中包括约200公顷、上百万株的蓝花楹林,约67公顷的百果园林。”徐琰说,百果园中,种上亚热带、热带水果20多种,各种花卉、草本植物30多种,景观树20个品种。目前,蓝花楹林与百果园林有机融合,草灌木搭配有序,打造出一个嘉木葳蕤、郁郁葱葱、花香鸟语的全新西佛山,成为西区城市后山的生态屏障和市民休闲的后花园。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