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 AI 核心产业“瞄准”千亿级

2023-11-24 09:24:07来源:金融投资报编辑:邓强

11月23日,由四川省科学技术厅、成都市科学技术局、成都高新区管委会指导,四川省人工智能研究院、成都高新区科技创新局、成都高新区数字经济局主办的“荟聚人才·智领川蜀”人工智能科技创新高峰论坛在成都高新区菁蓉汇举行。

本次论坛围绕人工智能创新人才引领产业发展新机遇,人工智能院士专家、高校专家,领军企业专家,科研院所专家,投资机构专家等200余名人工智能领域代表参会,共谋人工智能科技创新与发展。

■本报记者 薛蕾刘敏

中国算力指数增速全球“领跑”

在高校专家主旨分享环节,中国工程院院士高文,欧洲科学院院士、四川省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申恒涛,中国人民大学信息学院院长文继荣等分别作了《鹏城脑海大模型底座》《大模型技术的前沿探索与产业化创新》《对大模型的一些思考》等主旨演讲,围绕人工智能技术发展、应用落地、人才队伍建设等建言献策,探讨人工智能科技创新发展新路径。

高文在演讲中表示,算力是整个时代发展中非常重要的支撑要素,无论是人工智能还是互联网的发展,都离不开算力。从整个经济的发展来看,算力和GDP正相关。中国经济发展速度非常快,算力发展的速度也在攀升,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中国算力指数在所有国家中增长最快,平均年增长率在13%左右。

高文认为,面向不同需求,国内相关领域在牵引性任务、系统架构、国产化程度等方面不断创新突破,从芯片、网络、基础软件到应用,逐步解决智算平台“卡脖子”问题。

据介绍,高文所在的鹏城实验室正在牵头做的“中国算力网”正在落实三项工作。一是建立超级算力节点,“超级算力”的概念大概是中国所需要的算力的1/6。二是建立比现在市场上连接速度更快的网络连接。三是做好算力调度,建立云原生网络的调度系统。

中国人民大学信息学院院长、高瓴人工智能学院执行院长文继荣对国产大模型持有相似看法。他认为,国内很多大模型其实都有GPT3的影子,但随着OpenAI在GPT4上一改开源策略,一些国产大模型就此失去了可供复制的追赶路径。当前AI大模型的发展正从以不同模态数据为基础过渡到同知识、可解释性、学习理论等方面相结合,呈现出全面发力、多点开花的新格局。

文继荣表示,“迈向通用人工智能的一条可行路径已经清晰。新的超级智能已经出现,新的科技革命近在眼前;新的超级工具已经出现,新的研究范式已摆在眼前。我们要拥抱大模型,拥抱大变革。”

培育四川本地人工智能龙头

那么,四川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未来该怎么走?

日前,四川省科学技术厅、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省经济和信息化厅联合印发了《四川省“十四五”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下称《规划》)。《规划》表示,到2025年,人工智能基础理论实现重大突破,建成5个左右人工智能特色产业集聚区,建成国家级创新平台2个以上,培育30家左右人工智能创新标杆企业,打造国内领先的典型应用场景5个以上,形成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超1000亿元,带动相关产业规模5000亿元以上。

而目前,四川省人工智能研究院的愿景是,到2025年,四川省AI核心产业规模达到2000亿元。

四川省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申恒涛表示,成都具备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优势,包括人才优势、算力资源优势、数据特色优势等。对于四川省人工智能未来的发展,他建议可以基于三个重点发展。第一是基于多模态产业通用大模型打造行业AI应用,第二是培育本地人工智能龙头企业,第三是营造人工智能优质发展生态。

“培育本地人工智能龙头企业相当重要,政府应该明确重点培育人工智能企业清单,并加大对本地AI企业的服务、宣传和支持。大模型真正体现其价值的一定是在某些行业产业上面,一定要落地,要对某个产业行业进行赋能,才能体现大模型的价值。”申恒涛说道。

成都智算中心预计投资超百亿

在企业专家主旨分享环节,四川九洲投资控股集团信创实验室主任李松柏,华为昇腾计算业务生态创新中心总经理周黎分别做了《人工智能在行业应用中的探索》《共建智能新生态 共创数智大未来》主旨演讲,通过企业视角带大家直观感受了解人工智能在行业中的应用。

李松柏介绍,九洲集团以成都为科技创新基地和数字经济产业基地,在软件与智能应用走出了一条科技创新之路。目前九洲能提供云计算系统和软件核心技术一体化研发,以及行业领先的应用软件产品和数字集成服务。从核心基础能力来看,公司具备基于百亿级数据的秒级实时处理能力,打造柔性中台技术和人工智能算法引擎。

李松柏提到,在数字新基建领域,九洲集团能够提供数据中心、智慧交通、智慧安防等数字基础设施建设、运维。

据周黎介绍,成都智算中心由智算云腾(成都)科技有限公司、成都市智算云端大数据有限公司、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共同建设,预计投资总规模约109亿元。

周黎表示,作为西南地区首个获批建设的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公共算力开放创新平台,成都智算中心将通过“一中心,三平台”承接国家重要需求、促进本土科研创新和战略落地,“三平台”分别是城市智脑平台、人工智能算力平台、科研创新平台。截至目前,成都智算中心为150+家企业、高校以及科研院所提供服务,孵化解决方案200多个,涉及交通、能源、智能制造、金融、医疗、互联网等行业。

在随后的圆桌对话环节,四川大学计算机学院院长吕建成、四川长虹集团AI首席科学家展华益、成都考拉悠然科技有限公司CEO沈复民、创新工场执行董事申文超、天津美术学院副教授蒋旎、成都高新愿景数字科技有限公司执行董事陈亮等产学研资专家代表围绕“人工智能科技创新应用与发展”的主题展开研讨,深度沟通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人才培养等方面内容。

延伸报道

成都智算中心打造公共算力开放创新平台

本报讯(记者 薛蕾) 据华为昇腾计算业务生态创新中心总经理周黎介绍,成都智算中心由智算云腾(成都)科技有限公司、成都市智算云端大数据有限公司、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共同建设,预计投资总规模约109亿元。项目总体规模按照人工智能算力平台1000P,分两期进行投资,其中一期建设规模300P FLOPS@FP16 AI算力(FLOPS即每秒浮点运算次数,或每秒峰值速度)。

作为西南地区首个获批建设的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公共算力开放创新平台,成都智算中心将通过“一中心,三平台”承接国家重要需求、促进本土科研创新和战略落地,“三平台”分别是城市智脑平台、人工智能算力平台、科研创新平台。

日前,华为公司董事长梁华在华为2023可持续发展论坛上表示,算力已经成为数字经济的核心生产力,加速算力基础设施建设,将有力推进数字技术使能各行各业的数字化转型,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促进全球经济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他还表示,华为深耕算力,致力于打造基础软硬件平台,构建面向通用计算的鲲鹏计算生态和面向人工智能的昇腾AI计算生态,为世界提供“鲲鹏+昇腾”的多样性算力,同时,通过硬件开放、软件开源、使能合作伙伴,把算力转化为数字生产力,助力各行各业的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光大证券研报显示,华为在技术架构与工程实现上持续创新,为世界提供中国的算力解决方案。

记者专访

申恒涛:加速推动人工智能场景落地

在演讲结束后,申恒涛接受了金融投资报记者的专访。申恒涛表示,相较于美国,我国在基础研究方面还在追赶,更多是在应用端产生价值。在应用端,因为国内场景非常多,希望通过应用端的价值实现弯道超车,进一步推进我国基础研究投入,从而形成良性循环。

“成都高新区拥有足够多的人工智能的科研人才,如果说能把这些科研人员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把他们的科研成果落地,对于高新区的整个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影响是巨大的、价值也是巨大的。”申恒涛说道。

当谈到如何加速成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时,他表示,政府应该加大资金扶持,特别是对于一些创新创业的企业,投资方面要加大支持。此外,还需加速人工智能产业应用场景落地。

申恒涛认为,无论是大模型研究还是AI技术研究,到了需要落地的时候,高校和企业的合作密不可分。企业知道高校的需求,也知道如何使用高校的技术来满足企业需求。例如,四川省人工智能产业研究院目前正和天津美院进行合作,合作内容包括了人文艺术等,这种联合体正好体现了人工智能未来对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是全方位的。

“政府应在资金端、市场端、场景端给科研工作人员提供这样的机会,让他们展示科研技术真正的价值。企业的技术能够产生经济效益,再将一部分经济效应反哺到学校当中去,而这中间可能需要一些政府的助力,政府为企业提供更多应用场景,这是一种三方的互利。”申恒涛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