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一个农民诗社社长 不用诗歌书写最原始情感 我们就不是农民

2015-02-12 11:04:43来源:四川在线编辑:王了

2月11日,小年,午间,阳光照在都江堰柳街镇的田野上,油菜花已然慢慢黄了起来。中国第一个农民诗社-柳风农民诗社社员、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薅秧歌”传承人杨久长的歌声穿透了田园:“太阳出来哟一竹杆,主人家还没有动火烟。筲箕还挂在架架上罗嘿,甑子还在发梦颠……”

柳风农民诗社社长邱岗、副社长周兴强等人闻歌而动,跳进田野中应声和歌。300年前,原生态诗歌文化代表作“薅秧歌”发源于柳街,风靡川西坝,盛传岷江流域;2015年,当农民诗人余秀华因《穿过大半个中国来睡你》红爆网络时,以柳风农民诗社为代表的柳街人,仍然在坚持用最原汁原味的词句创作各类型诗歌:“把生活最原始的情感通过诗歌表达出来,这才是所有高大上文学作品最基本的基础,离开了这种东西我们就不是农民。”

街边茶寮以诗会友 诞生中国第一间农民诗社

记者:“薅秧歌”起源于柳街,是因为小时候听父母唱而爱上诗歌的吗?

邱岗(社长):柳街诗歌文化底蕴非常厚重,“薅秧歌”的歌词其实就是顺口溜、打油诗,用山歌曲调唱出来。我认为“薅秧歌”吟为诗,唱为歌,也是柳街诗歌文化的雏形。都是边劳动边唱,现编现唱,见啥唱啥,天上飞的水中游的都唱。小时候听到好听就跟到唱,对诗歌的情感,是在柳街人骨子里的、在血液里流淌的,一代代传下来的,大家都在编都在唱。

记者:柳风农民诗社成立于2003年,是全国第一家农民诗社,当年你们是怎么想起来诗社的?以前你们相互间认识吗?

邱岗:以前我们四个(邱岗及另外3个副社长)都不认识,当时我是镇文化店店长,他(副社长周兴强)把他写的诗打印出来,到处问哪个是来邱岗,最终想找个地方展示。

周兴强(副社长):互相认识了,就经常在茶馆、酒坊以诗会友,当时大家都只有50多岁,以诗会友嘛。2003年有一次喝茶,讨论起来说不如干脆成立一个诗社,当时不到20人。

杨奇旭(副社长):我加入诗社的时候41岁,当时也爱诗,听说有个诗社就赶紧自己找上门去,那种感觉就是终于找到组织了。

 

记者:诗社以柳风为名,这个名字有典故吗?

邱岗:柳风和柳街一样,以柳为名;风,则是柳街的文化之风诗歌之风文明之风。另外一个原因是民国时期,都江堰的第一个地下党支部就在柳街,当时柳街党支部成立了一个“轻风社”,以办墙报的形式撞击国民党,宣传革命思想,我们也在沿袭这个传统。

12345下一页尾页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