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节讲述:有在意就有焦虑 操心是母亲一辈子功课

2015-05-10 14:27:08来源:成都商报编辑:彭焘

如果说担心是身为母亲一辈子的功课,那么如何将这些抑制不住的担心转化为富有智慧的引导,则是身为母亲一辈子的修行。

没有一个人是完美的,当你过分关注孩子的消极面,也许那正是自己曾经没有成长好的部分,要警惕。

世界上几乎所有的爱都是为了相聚,只有父母对子女的爱是为了分离。

今天又是母亲节。母爱是人类社会最伟大的情感之一,把任何赞誉送给妈妈,都不过分。

但是,大周末很多涉及妈妈和孩子的选题里,“焦虑”的话题特别突出:孩子学习成绩差了,焦虑如何跟上;孩子学习成绩次次第一,焦虑如何保持。甚至连看别人孩子上补习班自己孩子没上补习班都要焦虑。

就算是孩子毕业上班、恋爱结婚,成为一个成年人,妈妈也还是焦虑。子女的事情喜欢刨根问底,生活中也是习惯于事无巨细都要插手。所以,我们常常看到这样的情况:在内心里,孩子知道妈妈爱他,妈妈也知道孩子爱她,但两人总是要吵架,最亲的两个人,却无法愉快地相处。

在母亲节,送一份礼物给妈妈,自然能让妈妈开心。但和妈妈好好沟通,或许才是她们更需要的。去了解妈妈,也让妈妈了解你,让妈妈都把焦虑放下。焦虑帮不了妈妈,也帮不了孩子。

所以,不妨从今天,放下焦虑,换一种方式去爱孩子们。

爱就是放手?

她说好,但做不到

讲述者:成都商报记者

写这篇稿子之前,我刚刚给妈妈打完电话,关于家里的豆浆机最近无法正常工作的事情,她足足念了我十分钟。

“豆浆机坏了这么久,一直不修,你怎么喝豆浆呢?外面买的豆浆都是烂豆子打的;我原来去看你们家外面那家卖豆浆的,豆子都泡烂了;而且可能是转基因的豆子吃了不好呢;我上次拿到家里的那么多豆子,你再不把豆浆机拿去修一修,早上想喝豆浆怎么办……”

老妈狠狠下了最后通缉令:“快拿去修,我冒火了!”

没过多会儿,我老公也接到了丈母娘的“追杀令”,几乎是相同的话,老公说,他今天无论如何也要去修豆浆机,旷工也要去了。

像这样的情况几乎每天可见。虽然我妈住在离我90公里以外的另一座城市,只有周末才见到我,但她平时每天都会打电话或者发微信和我联络,所以即使她不在我身边,也对我的生活情况了如指掌,随时遥控指挥着我的生活。

在我结婚前,老妈就每周都要到我住的地方来个“冰箱大检阅”,看看我都吃什么喝什么照顾好自己没有,然后再往里面塞满土鸡、土鸡蛋、土鸭、绿色蔬菜和水果。对了,还有我爸钓的土鲫鱼。在她眼中,城里市场上卖的很多肉都是不“环保”的,一定要吃她精挑细选的“土”食材。

有时遇上我到外地出差几天,家里长时间不开火,于是她下次来打开冰箱会发现:和上一周的东西差不多,然后就会非常生气地责备我们两口子,再狠狠地扔掉放太久的菜或肉,很快再运来新的塞满。作为一个负责任的搬运工,老妈说,她最开心的事就是听到我打电话告诉她:“妈,冰箱被吃空了。”

但这种理想情况至今也未发生过。

这几年,我总是在采访的时候,接到我妈给我打电话,“幺儿,你今天中午在哪吃呢?”“食堂。”“为什么不回家呢?”“今天事情多。妈妈就这样吧,我在忙。”就这样匆匆挂掉电话。如果不忙的话,大部分时候,身边人会听到我耐着性子对电话说:“好,今天中午炖鸡,已经解冻了。你打的苹果汁喝了。会睡午觉的。晚上稀饭会做。每天睡前喝了牛奶的。平时鸡蛋在吃,明白。”

好吃好喝是为了好的身体,除了随时提醒我的吃喝,我妈还经常在微信上转发女性保养的帖子给我看,比如“女人吃豆子好,补充雌激素”“按时睡觉,胜吃补药”“早餐吃八宝粥,营养又丰富”这一类的。

最近很不走运,我又让我妈担心了:因为大姨妈紊乱,我在看中医调理。找的第一位大夫自己开诊所,我在他那儿吃了一个月的药,效果很好,但这个医生看病的时候神神秘秘,药单上的字鬼画桃符的,我妈便很质疑他开的药,逼着我换到了中医院。

结果中医院的药吃了没效果,我妈便又听人介绍,让我换到另一家中医院,但仍然没有效果。我觉得中医就是慢慢调理的过程,并不太着急,但是我妈越来越急,又让我再回到第一家诊所去,一波三折,就这样昨天我又回到了最初的那家诊所。中间我也试过不管她的唠叨,那么她就会一直念一直念,直到我换了为止。

仔细想想,似乎只有打麻将的时候我妈不会想我,其他时间没事就拿起手机给我打电话,问我在干啥、问我吃什么、问我大姨妈情况。不过还好,妈妈永远都只关心我的吃穿睡和健康,我的工作她倒基本不问。

那天,妈妈突然在微信给我留言,说她看到微信上有人转发的一篇文章叫《爱就要放手》,让她也觉得自己是时候该放手了,她的爱对我也是压力。看到她这么说,我内心翻涌起复杂的情感:妈妈终于想通了。

带着轻松的心情,我坐到沙发上悠闲地看起了电视。大约10分钟后,手机响起,老妈劈头盖脸一阵问:“你今天晚上吃啥子呢?早点睡哦,睡前记得泡脚!”(记者/陈谋)

温柔而坚定

是句美丽的谎言

讲述者:一年级小学生的母亲

有句关于教育孩子的话,我认为讲得很好,但极难操作———“你要温柔而坚定地告诉孩子,这件事是被禁止的。”

“温柔而坚定”对于我来说,一直就像烙煎饼一样,掌握不到最佳火候。我不是没有试过,“温柔而坚定”地叮嘱儿子“快一点”不下六遍之后,连我都没有意识到的情况下,声音突然就高了八度:“搞快搞快,给你3分钟!”然后我意识到自己的“失态”,处理方式转变成为黑着脸盯着闹钟,眉头紧锁……

天知道我有多么想做一个有着盈盈浅笑的妈妈,凡事笃定轻声慢语。可是,家有“蜗牛”的妈妈,发怒的临界点总是很低。孩子的老师为了安慰我,打了个温馨的比方:“他是一只小蜗牛,爬得慢却总是在努力向前爬。”

“努力向前爬”的形容直接就从我耳朵里掉出去了,我紧紧抓住“慢”想了很多很多———他是不是拖延症患者?

当他调皮疯闹时,我又想他是不是多动症潜在客户?当他阅读时没有耐心时,我又开始担心莫非有阅读障碍的可能?

是我太焦虑吗,还是所有父母都焦虑?我要静静思考答案。

外在的焦虑应该是内在不安全感与无力改变从而自我失望的表现。没有强大内心与信念支撑的“温柔而坚定”,不会有期望的魔力。

孩子像一面镜子,让我看到自己最美好的一面,也让我看到自己最糟糕的一面。也许,我该试着还原自己的童年来理解我的“小蜗牛”,同时也与长大成人的自己和解。(文/智慧)

12下一页尾页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