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以军:把农业当成一门工艺来做

2018-03-31 09:23:47来源:四川科技报编辑:田珊马静璠

  凉山州会理县铜矿村,因种植石榴而兴盛,以出产优质石榴而闻名,其中1.2万亩石榴种植地被农业部批准为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而说到这里的石榴产业,不得不提起凉山州农技协常务理事、高级农技师董以军。

  2007年,我省评选出200名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中董以军是唯一一位农民。在今年初举办的四川省第二届农村乡土人才创新创业大赛中,他以柔性防渗蓄水技术获得大赛金奖,也正是这一技术,改变了铜矿村缺水的面貌,让村民走上致富之路。

  刻苦钻研

  攻克蓄水难题

  以前的铜矿村,因为干旱缺水,老百姓吃不饱饭,甚至没有姑娘愿意嫁到这里。董以军因家贫高中毕业后便辍学务农,1986年,他来到铜矿村,开垦荒山,带着村民们种烤烟、玉米、小麦,短短几年时间就解决了村民们的温饱问题。靠着自己的不断钻研,董以军成了种田能手,1992年当选为村主任。村子要发展需要有长效产业,他开始考虑整个村的产业发展,为全村定下了粮食畜牧打基础,石榴做支柱的产业发展方向。

  发展方向有了,但干旱缺水却成了困扰全村发展的主要问题。那时的铜矿村,工业和农业抢水、农户之间抢水的事时有发生,解决农民用水问题迫在眉睫。当时,为解决农业生产用水,基本上都采用修建蓄水池的方法,传统蓄水池挖好坑后,用砖和水泥涂面,就可以蓄水了。但是这样的水池有一个致命弱点,两三年后或者遇到干旱年份就会开裂。而钢筋混凝土结构建蓄水池成本又太高,1000立方米的蓄水池需要三四十万元,这对于农民来说是一笔巨大的开支。

  “产业发展起来了,农民不仅没有富,反而被困在水的问题上。”董以军开始思考有没有一种建造成本低、使用时间又长的蓄水池。为此,他四处考察。2007年,他在广西考察时看见,当地的蓄水池挖好坑后,用塑料薄膜覆盖,一两年以后更换塑料薄膜。“这种方法是不是也适合铜矿村呢?但这种蓄水池使用周期短,能不能用结实耐用的材料延长水池的使用寿命?”董以军想到了高速路中隧道防水所用的膜,但是成本又太高;用垃圾填埋中使用的防渗透膜,韧性又不好。这时,国家在农村推行用高密度聚乙烯材料做饮用水管道,做出的管道不生锈,也不容易坏,埋在土里也不会腐蚀,废旧材料还能回收利用。“这种材料做的板材能不能用来做蓄水池的防水?”2009年,董以军开始自己做实验,又请来工人帮忙做焊接,尝试做了一个6000立方米容量的蓄水池,没想到这个蓄水池不仅做成功了,还用到现在。于是附近的老百姓都找到董以军,让他帮忙修建同样的蓄水池。“经过不断的改进和完善,现在的蓄水池,随便用二三十年没问题!”董以军信誓旦旦地说。

  如今在铜矿村的山坡上,使用柔性防渗蓄水技术修建的蓄水池星罗棋布,董以军也成了大家佩服和感激的“能人”。

  探索创新

  把农田当做“实验室”

  1995年,董以军因出色的工作能力,被会理县委聘为梨溪镇副镇长,专门负责石榴等特色产业发展。然而3年后,他选择了辞官回乡。他说,“做官,我做得好也就带富一个县的农民,但是我做研究,至少能给千千万万的农民带去技术。”

  董以军的技术都是自己在田里做实验、看书摸索出来的,家里的农田便是他的“实验室”。上世纪九十年代,他历经7年时间摸索出了一套成熟的石榴生产经验,研制出适用于精品石榴生长的优质、全价复合肥配方。后来,该配方在全县被推广。

  董以军把自己摸索出来的经验,在田间地头为村民做示范,引导村民种植石榴。经过近二十年努力,铜矿村石榴种植面积上万亩。同时,他又带领村民采用安装振式杀虫灯、果品套袋、铺设反光膜等物理杀虫技术,在铜矿村建成无公害石榴生产示范基地,生产的石榴以色鲜、个大、味纯而倍受消费者和商家青睐。为扩大销量,他又注册、重组了“铜矿村石榴产业协会”,并注册了商标,铜矿村石榴也远销国内20多个大中城市及俄罗斯、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现在的铜矿村家家户户用上自来水,95%的村民装上了宽带,用上了4G网络,还开上了汽车,住上了楼房。铜矿村不仅已发展成为会理县石榴产量最高、种植规模最大、石榴品质最好的专业村,还带动了周边乡村的石榴产业及农资、包装、运输营销等行业。该村也成为凉山州“小康村”、四川省“文明村”、全国“创文明村镇先进单位”。

  精准扶贫

  做技术的传递者

  当记者联系采访的时候,董以军正参加四川省科协组织的精准扶贫队在甘孜州乡城县开展精准扶贫培训。他告诉记者,这两周,他去了凉山州三个县,甘孜州一个县。“董以军的培训很接地气,老百姓都听得懂,非常受欢迎!”同行的培训人员介绍说。

  在乡下培训时,每到一个地方,走的时候农户都会送上一程,还邀请他再来。为什么培训这么受欢迎,“可能因为我自己就是农民吧,我用大家听得懂的话语讲课,他们有收获自然希望再听了。”董以军说。农户不知道为什么要疏果,他就举例说:“好比一头猪生了十多个猪仔,每个猪仔都有奶吃,自然就都健健康康,但是如果生二十个猪仔,那就每个都吃不饱了。”他还教农户如何用手丈量尺寸:一只手的中指与拇指指尖对接成圈,直径5厘米;拇指与食指同一线伸直约16厘米;双手食指甲与食指甲相交、拇指甲与拇指甲相交成圈,直径10厘米;无名指、中指、食指并扰伸直,三指中端宽6~7厘米。“别小看这些规范化操作,对增产很有帮助。”董以军说。

  在铜矿村,董以军是村里农民夜校的校长,他讲的课很受老百姓欢迎,从原始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型、从农业实用技术到农业产业化、从农作物的管理到病虫害的防治……村里人都说,“有问题就去找董以军,他一招就能解决。”

  发展产业

  用工业化思维做农业

  在董以军看来,做农业和工业是一样的原理,“农业也好、工业也好,决定产品质量的无非就是原材料和工艺。对于农业来说,原材料就是水源、土地、大气等,而工艺就是耕地整理、种植、病虫害防治、采收等一系列过程。”董以军说,作为农民,土地就是你的工厂、作物就是你的设备,有了工厂和设备就要出产品,这就要有生产工艺。“自然环境综合利用也是工艺,怎么种通风最好,怎么种能保证每棵树都能有好的光照……其实,大自然给了农作物生长所需的所有好条件,我们要做的就是充分利用这些条件,让每棵植物都生长好。”董以军说。

  董以军认为,农业之道,深入浅出,先知难而后必易,需要审天时、度地利而定品种。审天时就是光、热、大气之质;度地利,就是土壤、水源等自然条件;定品种,忌盲人瞎马。其次,良种必需良法。无论怎样种作物,都应该以工业之道视之。田地为工厂,作物为设备;肥、水为原料;管理为工艺,如此方为合宜。为此,董以军还总结出了三个公式:原料+生产工艺=产品质量,产品质量+营销手段=市场份额,市场份额+科学理财=最佳效益。

  董以军说,做科技工作者,特别是农村科技工作者,要不断学习掌握实用技术,要有铜头铁嘴飞毛腿,敢于碰钉子。十几年前他给自己写过一首诗:沉耕山间地,默读灯下书,心怀山外事,怡然做农夫。“但是我也希望,把我的技术带给更多的农民,让他们真正把农业当成一门工艺来做,那么,农业方面的很多问题自然也就解决了。”董以军说。

  (刘芩屹 本报记者 马静璠)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