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首例新冠感染孕妇在资阳顺利分娩 新生儿两次核酸检测均为阴性

2022-04-16 06:58:38来源:封面新闻编辑:刘波

封面新闻记者 陈远扬

4月13日,四川资阳市第一人民医院,一名新冠核酸阳性孕妇被送进负压手术室,多名医护人员穿着厚重的防护服开始忙碌。当天上午9时许,婴儿清脆的啼哭声传来,四川首例新冠感染孕妇顺利分娩,母子平安。

好消息传来,翘首以盼的不止孕妇家人,还有当地医院为这场手术专门成立的医疗专班,以及背后的疫情防控部门。

4月15日,封面新闻记者了解到,为避免新生儿出生后交叉感染,宝宝出生后,被迅速转运至特定病房,由专门医护人员照护。目前,新生儿连续两次核酸结果均为阴性,医务人员核酸也为阴性。

凌晨1点的报告 孕妇核酸检测初筛阳性

4月3日,凌晨1时24分,资阳市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应急指挥部接到雁江区报告,孕妇小曦(化名)在居家隔离期间,核酸检测采样初筛为阳性。随后,资阳市疾控中心按规定进行复核,资阳市、区两级指挥部人员、各工作组、工作专班、防控医疗专家等迅速到点到位。

当天上午7时许,小曦被确诊为本土新冠病毒无症状感染者。

“今年以来,我们多次对疫情处置开展实战演练,疫情发生后各项工作紧张有序地进行。”据相关负责人介绍,当地第一时间用负压救护车将小曦转运至医院隔离医学观察。

流调溯源显示,小曦居住在雁江区置地城二期,3月31日上午,她与丈夫乘动车抵达资阳北站。出站后,由其父亲自驾私家车接回小区家中。“她返资前,就多次做过核酸检测,结果都是阴性。回来之前,也提前向社区报了备的,并按要求居家隔离,没有外出。”

随后,当地立即启动疫情防控应急预案,从严、从紧、从实、从细抓好疫情防控各项工作。排查密切接触者和次密切接触者,落实集中隔离观察措施,采集风险人员核酸样本和环境采样,对重点区域进行终末消杀等。

医院组成47人工作专班 救治团队先后5次演练

入院时,小曦已怀孕36周多,需要做好提前终止妊娠的准备。

“之前从来没遇到过这样的情况。”资阳市第一人民医院产科主任汪琼英说,当时考虑最多的,就是终止妊娠时间,“终止早了担心娃儿不成熟,但是不终止,担心病毒会不会对胎儿造成影响。”

考虑到分娩涉及隔离病区、手术室及新生儿特定病房三个诊疗区域,在院感防控难度倍增的困难面前,资阳市第一人民医院组成了一支47人的工作专班,并依据国家、省、市疫情防控指南和相关文件要求,结合医院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救治流程及院感防控方案。

“单是从病房到产房的转移过程,就与普通分娩手术有极大差别。”据资阳市第一人民医院副院长李川介绍,医院用负压救护车将孕妇从负压病房转运至负压手术间,而在转运前,须提前对特定区域进行清场和管控,避免与普通人群有交叉。而到了手术楼下,还要由负压转运舱把她护送至手术室。

“防护用品的防护效果具有时限性,我们每一分每一秒都要抓紧,不能拖延,必须环环相扣、紧密衔接。”李川说,救治团队先后共进行5次全流程、全要素演练,通过演练,每个人不仅熟悉自己的流程,还能与队友无缝衔接,明显缩短了转运、手术、消杀等环节的耗时,总时长也由最初5小时缩短至3小时。

此外,医院对所有参与救治的人员均进行院感防控强化培训和穿脱防护用品考核,特别是正压头套、负压转运舱的使用。

医生三级防护状态下手术 新生儿两次核酸检测为阴性

4月13日上午8时许,小曦被推进手术室,资阳市第一人民医院妇产科副主任医师张优玉是当天的主刀医生。

张优玉告诉记者,剖腹产手术平时可能就30至40分钟,当天共耗时65分钟左右,因为在整个手术过程中,主刀医生、麻醉医生、手术护士,全部进行了三级防护,佩戴正压头套和双层手套,而这也导致操作起来更有难度,“操作就不像平时那么灵活,要慢一些。”

通过剖腹手术,小曦诞下一名6斤多重的男婴。“听到哭声的时候,我轻松了大半。”张优玉已从事妇产工作20多年,已记不清接生过多少个孩子,她坦言,这例手术将是她职业生涯最难忘的一次经历。

为避免交叉感染,新生儿被迅速转运至特定病房,由新生儿组医护人员进行照护,家人可通过视频每日探视。手术结束后,医院立即对相关区域开展消杀及多点位环境核酸采样监测工作。

4月15日,封面新闻记者从资阳市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应急指挥部了解到,目前,新生儿、参与救治的所有医务人员连续两次核酸结果均为阴性。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