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地揽趣)三线建设:嵌入德阳城市肌理的“工业基因”

2016-04-25 16:21:41来源:四川在线编辑:林霜

四川在线消息 (四川日报记者 袁婧 整理)在三线建设的国家战略之下,位于成都平原东北部的德阳也画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现代大工业的嵌入式发展,以及现代大工业催生新兴工业城市,使德阳从一个四川传统农业小县成为中国重大技术装备制造业基地,“工业基因”嵌入了德阳的城市肌理。

1964年—1980年,中国中西部地区13个省、自治区开展了一场以战备为指导思想的大规模国防、科技、工业、交通基础建设,史称“三线建设”。由于两次工业区建设期间初步建成的第二重型机器厂、东方电机厂所形成的工业基础和地理条件,德阳得以成为三线建设重点地区。

由哈尔滨汽轮机厂包建的东方汽轮机厂由此成为全国三线建设重点项目之一,同时,第二重型机器厂和东方电机厂两厂的续建工程整体纳入三线建设项目,并由哈尔滨电机厂对口援建东方电机厂。随之,沿海内迁、分迁企业以及调集部分设备、大批技术骨干来到德阳强力支持三线建设。

1966年9月17日,东方汽轮机厂第一个建设项目——工具车间在绵竹汉旺动工新建,1967年东方汽轮机厂的主要生产车间陆续开工兴建……直到1974年11月35日验收投产。这不仅彻底改变了中国电力设备制造工业的布局,结束了中国内地没有动力制造业的历史,而且更加夯实了德阳建成中国重大技术装备制造业基地的基础。

离开哈尔滨近50年的黄宣凯,退休前是东方汽轮机厂的技术工。1968年,16岁的他随着母亲、姐姐、姐夫来到位于德阳汉旺的东汽厂。初中毕业的他不久后进厂上班,成为一名年轻的三线建设者,“那会儿流行‘工业学大庆,农业学大寨’,我负责铣叶片背弧,一晚上可以铣600多块叶片,相当于12小时完成了97个小时的工作量。”

以第二重型机器厂、东方电机厂以及东方汽轮机厂为代表的“三大厂”,与德阳城市发展相伴相生。根据中央部署,还有众多三线企事业单位在德阳及周边建设配套,形成集成效应,也加快了德阳的三线建设。1983年8月,德阳成为省辖地级市,由此迈入了德阳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的新阶段。

去年6月,大型文献纪录片《大三线》在东汽开拍;今年2月,《三线建设在四川·德阳卷(上)》出版面世,上中下三卷也将于2017年全部编著完成。如今,二重凭借近35亿元的债务重整收益成功扭亏,东电660MW超超临界清洁燃煤机组首次出口埃及深度融入“一带一路”,东汽正在着手5万千瓦重型燃机的自主研发……深深烙下“工业基因”的德阳又将迎来新一轮创新改革的新契机。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