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胃王"狂买原材料 "中国因素"能否催生新"商品牛"

2017-04-17 14:14:22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编辑:彭焘

  原标题:“大胃王”狂买原材料 “中国因素”能否催生新“商品牛”

  “买买买!”在一季度的大宗商品市场上,中国这个“大胃王”仿佛是开启了“双十一”打折购物的欢乐模式。

  海关总署数据显示,3月,铁矿砂、原油、成品油等原材料进口数量增速均明显提升,其中原油3月进口量更是创历史新高,铁矿砂进口量也刷新历史次高纪录。

  早在2002年至2012年,大宗商品市场出现十年大牛市,期间“中国时刻”、“中国价格”现象显著;2016年,中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催生的牛市行情也叫人记忆犹新。那么2017年,“中国因素”是否会再次带来“商品牛”?

  中国“大胃王”买买买

  海关总署4月13日公布的数据表明,铁矿砂、原油、成品油等原材料进口数量增速均明显提升。其中,铁矿砂和原油的进口增长更是非常抢眼。

  数据显示,一季度,我国进口铁矿砂2.71亿吨,增加12.2%;原油1.05亿吨,增加15%;大豆1952万吨,增加20%;天然气1503万吨,增加4.3%;铜115万吨,减少19.9%;成品油768万吨,减少0.6%。同期,我国进口价格总体上涨13.5%。其中,铁矿砂进口均价上涨80.5%,原油上涨64.7%,成品油上涨47%,铜上涨31.3%,大豆上涨20.6%。

  具体来看,原油方面,3月原油进口量创下历史纪录,高达3895万吨,相当于日均进口921万桶,环比大增23%,同比增速接近20%。分析人士指出,这相当于沙特当月产量,是一个非常惊人的数字。

  铁矿砂方面,3月铁矿砂进口量高达9556万吨,逼近2015年12月创下的9627万吨历史峰值水平,位居历史第二高。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2月14日以来,素有大宗商品“风向标”之称的波罗的海干散货指数(BDI)累计暴涨90%。

  “从3月份公布的进出口数据来看,进口增速依旧保持1月份以来的高位。”宝城期货金融研究所所长助理程小勇表示,部分大宗商品进口量保持较高增长,有多方面原因:其一,季节性因素,2017年春节假期跨1月至2月,这可能使得在春节假期之后进口大宗商品集中到港,而3月份是传统的工业制造业旺季,大宗原材料进口季节性爆发也较合理;其二,与国内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滞后效应有关,经过2016年供给侧改革和去产能,我国煤炭存在较大缺口,3月份煤炭价格处于高位,刺激煤炭继续大量进口,而国内铁矿石矿山大量关闭使得进口铁矿石需求保持旺盛;其三,与国内战略储备有关,这主要体现在原油层面。

  金石期货分析师黄李强指出,国内经济企稳预期加强,特别是基建投入增加,使得国内对于大宗商品特别是工业品需求上升。同时,一季度原油价格表现良好,市场对于部分商品后市运行相对乐观,为避免之后原材料价格上涨,企业提前备货,造成进口量增加。此外,朝鲜局势紧张,市场担忧之后海运受阻,因此加大了进口量。

  至于原油和铁矿石这两大品种的大幅度增长,业内人士补充解释,原油进口增加还得益于民营炼厂获得了新的进口配额,对海外原油的需求进一步增加。铁矿石进口增加则是由于国产矿石生产成本攀升,导致很多企业纷纷增加对海外相对便宜的矿石的购买量。

  华泰期货黑色商品分析师许惠敏指出,铁矿石方面,国内港口有1.3亿吨天量库存。今年的港口库存结构和2014年非常相似。在2014年,这一数据突破了1亿吨关键位置,当年矿价由130美元/吨跌倒70美元/吨。

  久违的“中国因素”

  “中国因素”历来都是全球大宗商品市场的关键词。我国大宗商品进口主要体现在三大领域:一是基本金属及矿石,如铜、镍、铁矿石等;二是农产品,如大豆、玉米;三是能源化工产品,如石油、煤炭、PTA、天然气等。

  机构统计显示,2002年至2012年,在中国经济发展、需求发力影响下,大宗商品市场出现大牛市。期间,大宗商品市场上“中国时刻”、“中国价格”现象显著。

  大宗商品市场的“中国因素”,自2003年中国启动城镇化和工业化加速发展起就一直存在,直至2011年中国经济增速换挡,对大宗商品需求下降,才终结商品的牛市。2016年下半年至2017年一季度,大宗工业原材料进口增加和价格强势反弹也是“中国因素”的体现。

  高盛集团指出,中国需求强劲(疲软)等同于大宗商品价格上涨(下跌)已成为大宗商品市场显而易见的关系。有交易员表示,中国需求的变化,对铜、石油、棉花、铁矿石等大宗商品影响很大。中国需求增长如果放慢几个基点,投资者可能就撤回押在大宗商品上的数千亿美元资金。

  虽然今年一季度中国需求回暖对于商品价格无疑是重大提振,但中国需求回暖的可持续性仍有待检验。黄李强指出,虽一些经济指标连续几个月上涨,但国内经济增速始终在放缓,说明国内经济仍处于下滑之中,实体企业需求并没有明显好转。一旦价格上涨过快,下游和终端难以向下转嫁成本,大宗商品上涨将会受阻。

  “从产业链基本面来看,进口铁矿石持续大幅增长,已经导致铁矿石港口库存突破历史新高,这给未来铁矿石过剩带来隐患。而煤炭方面,随着中国经济补库周期的结束,以及先进煤炭产能的稳定释放产量,都意味着从产业链角度来看,未来高速增长的大宗商品进口是不可持续的。”程小勇表示。

  也有业内人士指出,价格是由供需来决定的,中国需求向好并不一定能决定价格上涨。目前全球很多商品供应仍过剩,例如原油,在这种情况下,需求复苏并不能单独支撑商品价格持续上涨。

  华泰期货原油研究员陈静怡表示,石油方面,中国需求仍是体现在终端的成品油需求和战略储备库的注油需求。今年来看,战略储备库仍有一定需求,但较去年油价低位及加速注油的阶段可能有所放缓。成品油来看,去年因政策刺激,汽车销量提前释放,汽油的消费将在今年有较好体现。此外,也相对看好今年基建方面对于柴油需求的提振。因此总体来看,中国需求在石油方面的体现仍以稳定增加的作用为主。

  “商品牛”能否再现

  2016年大宗商品市场的牛市至今仍让人津津乐道,特别是黑色系多头大多赚得盆满钵满。无论从求取资金安全还是博取收益来看,每逢大宗商品出现牛市,不仅是期货市场,股市中相关基金及股票也都表现出很大配置优势。2016年,国内基金排名中,商品期货策略私募产品大放异彩,20%至30%收益的产品比比皆是,资源类股票基金收益也十分可观。

  2017年,“中国因素”会再度引出“商品牛”吗?对此,程小勇认为,“中国因素”还将引导大宗商品价格运行。短周期来看,大宗商品单边上涨已结束,目前还看不到新一轮牛市的潜力,未来商品期货可能因金融去杠杆下的外溢效益和资产泡沫破灭而面临调整压力。

  “目前全球局势动荡,美元回落,商品价格持续上涨。但这种态势很难维持,后期商品走势将会逐渐分化。其中,农产品供应充足,但有刚需支撑,金融属性不强,可能保持震荡走势;工业品受地缘政治及全球经济回暖影响,可能表现相对强势,但上涨高度还需要对全球经济、实际需求等因素多次证伪,因此目前不宜过分乐观。”黄李强认为。

  陈静怡则表示仍看好二季度油价整体前景。她认为,在产油国减产延续及产油国自身需求回升的大背景下,以美国终端消费回暖及炼厂加工回升拉动的需求提升,将有助于缓解市场过剩压力。二季度是考验减产对于市场冲击的关键时期,油市库存在一季度仍未看到明年的去化现象,导致市场对于减产的效果存疑,特别是市场焦点之下的美国原油库存持续创新高也是压制市场情绪的重要原因。若美国需求有效释放,需要看到美国市场好转,以及原油和成品油库存回落,特别是原油库存见顶回落。除库存方面指标,仍需关注各主要地区裂解价差的变动,终端需求对于原油加工端需求的传导需要一定程度的利润支持。

  及时披露上市公司公告,提供公告报纸版面信息,权威的“中证十条”新闻,对重大上市公司公告进行解读。(叶斯琦)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