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摆渡爷爷”站在便民桥上
“摆渡爷爷”用竹筏送孩子们过河 周瑜原 摄
“摆渡爷爷”在石墩子上护送小孩过河 周瑜原 摄
二夹河蜿蜒流淌,穿宜宾高县可久镇腹地而过,一座简易石桥联系着河两边的星山村和红旗小学,这座桥也是可久镇星山村里30多个孩子上学的必经之路。59岁的罗光林,在这必经之桥护送村里的孩子们过河上学,手牵、肩扛、竹筏、轮胎……28年里,罗光林用他能想到的所有方式,护送超过300名读书娃平安上学,被大家亲切的称为“摆渡爷爷”(本报曾多次报道)。“摆渡爷爷”最大的愿望,就是在孩子们上学的必经之路有一座稳固的桥梁。2015年10月28日,集各方力量的爱心便民桥竣工了。但“摆渡爷爷”罗光林依然放心不下,“多年的护学已经成为我的一份责任和习惯,我要每天看着孩子们安全到学校,到家才能放心。”于是,在孩子们上学放学路段的危险地带,依然有罗光林的身影,他依然是那个温暖孩子们上学路的“守护者”。
新桥竣工 再也不担心学生过河
2016年1月13日一早,记者到达和罗光林约定的地点,这位59岁的老人皱着眉看了看记者脚下的鞋子,说:“姑娘,你这双鞋一会儿要摔跟斗哦,下过雨路太滑了你去不了。”在“摆渡爷爷”的坚持下,记者穿上了他的防水胶鞋,他却打赤脚走向村里的路。深一脚浅一脚经过一条泥泞不堪的乡村路,来到了落成不久的便民桥前。
在这座新桥上,罗光林回忆起了新桥的落成之路,“那么多年护送孩子们上学,已经成了我的一个习惯,我是打算把这件事一直做下去。”可是在坚定的背后,他不免担心,自己终会有走不动的一天。随着年岁的增长,罗光林也渐感体力不支。特别是2014年在接孩子的途中,不慎踩滑摔伤了腰背,让他成了四级残疾,也落下了后遗症。
罗光林执着的坚守让学生娃的上学路有了安全感,也感动了无数的人。回想起新桥竣工那天,罗光林一脸满足,“那是我这么多年来最高兴的一天,孩子们过河的路终于安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