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自流井 上演城市“变脸”秀

2017-05-26 06:25:09来源:华西都市报编辑:顾强记者:刘恪生

融合巨变奋进川南自贡篇

“离开自贡那么多年,自流井的变化太大了!道路交通更方便了,烂瓦房变成了高楼大厦,过去每天打麻将的邻居,现在天天跳广场舞,一身老毛病全好了!”5月中旬,离开自贡到成都生活10余年的陈先生回到自贡,惊讶家乡自流井区的变化,十分地感慨。

近年来,自流井区的城市面貌可谓日新月异,上演了一出“川剧变脸”的惊奇。道路交通条件不断升级,城市变迁让过去的棚户社区变成了洋房小区,老百姓的文化娱乐生活更加丰富多彩。无论是城市还是居民,都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喜气洋洋的和谐局面。

“对老百姓来说,生活质量的提高,最为直观的体现就是这‘三大件’:交通更加便利、城市品质不断提升,群众文化生活越来越多姿多彩。”自流井区发改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到2021年,自流井区将实现三大突破——地区生产总值突破480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5万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2.3万元;实现四个翻番,工业总产值、服务业增加值、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总额较2016年翻一番以上,分别达到500亿元、320亿元、220亿元、2亿元以上。加快建设统筹城乡示范区绿色发展典范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再上一个新台阶。

交通大升级 打通自贡南向对外开放大动脉

“以前,到飞龙峡去耍,从市区开车要50分钟左右。今后,这条路修好了,20分钟就能到,太方便了!”自贡市民邓先生说。今年上半年,正在建设的飞龙峡旅游快速通道(G247),将完成全部征地动迁工作和杆管线工作,年内完成全线路基工程。2018年底,主体工程完工,争取全线试运行通车,极大地方便市民和游客出行。

项目建成后,将成为自流井南部生态片区的一条生命线,成为自贡市南向对外开放的一条大动脉。对于缓解自宜路通行压力,带动自流井区全域发展,打造川南休闲度假中心,建设自贡独具特色的国际旅游目的地,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然而,这只是自流井区交通路网升级换代的一个缩影。近年来,自流井区全面推进城乡一体化、网络化交通体系建设,为自流井加快全域发展、建设统筹城乡示范区绿色发展典范区提供了有力的交通体系支撑。截至2016年底,该区辖区公路总里程达到352.882公里,公路密度达到230.73公里/百平方公里,居全市第一,“三纵五横”县乡公路网络主框架已基本成型。

不仅如此,自流井区的交通重点项目建设,也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全长11.22公里的乐自高速自流井段全面建成通车,互通立交及连接线于2016年12月15日实现通车。飞龙峡旅游快速通道建设有序推进,该项目北起乐自高速自流井连接线磨刀岭,经水口大桥、仲权镇政府后背、德明中学,在坳店子与伍富路相交,往南与农漆路旅游公路相交,止于宜宾玉家村,全长13.075公里,建设标准为双向四车道一级公路,路基宽度22.50m,总投资约6亿元。

2017年,自流井区将以“三大片区”建设为核心,着眼长远发展需求,全域构建更加畅通快捷、承载功能完善、体现绿色生态、满足群众需求的城乡一体化、网络化、景观化交通体系。优化路网结构,着力构建“三纵四横多环”的旅游环线公路网络架构,全面优化提升南部生态片外联大通道和内联主干线。今年将投入资金4360万元,建设扶贫道路、民生道路18公里,实施村道窄路基加宽16公里,改善提升县乡道路20公里。

城市换新颜 老城复兴推动城市价值回归

“光大街的棚户区改造,确实造福了我们这些居民。以前不少居民都是三代同堂,挤在拥挤狭小的空间,每天都感觉很压抑。”光大街居民陈征说,现在搬进了小洋房,生活品质的提升,感觉从上个世纪80年代,一下子跨越了30年。

2014年9月,自流井区启动了光凤片区棚户区改造。改造总面积达663.43亩,涉及居民3000余户,是自流井区面积最大、涉及居民最多的棚户区,也是自贡中心城区棚户区改造的关键区域。如今,光凤片区棚户区改造,已成为自流井区乃至自贡市的棚改样板。一排排样式别致的小洋房,矗立在光大街的街道旁,成为当地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而在城市的另一边,1月20日,备受关注的东兴寺“两桥”正式通车,这座位于自贡心脏位置的新地标,同时也是自贡城市中心大型交通枢纽,将为缓解日益拥堵的城市交通,发挥重要作用。

这是东兴寺片区综合改造工程的一个重大进展。未来,该片区将打造自贡的“三城之心”、“盐都之窗”、“市民之河”。整理后的500亩净地将分步推向市场,实施商业开发,开发总量约为120万平方米。届时,将打造集高端居住、文化休闲旅游、商贸于一体的典范国际社区,成为自贡新的繁华商业中心。

光凤片区棚户区改造、东兴寺片区综合改造工程,都是自流井区具有代表性的城市品质提升的标志性工程。2017年,自流井区还将投资4亿元,完成檀木林、自由路、五星街特色街区打造,仲权镇特色小城镇建设,全面启动釜溪河历史文化长廊、自流井区历史和特色街区打造工程规划设计。巩固提升核心商圈,以五星街—东方广场—西秦会馆片区为轴心,引入品牌企业1至2个,启动城市商业综合体建设1个,重点推进西秦会馆片区改造。

据了解,自流井区老城片区坚持“尊重历史、植入希望、彰显活力、回归价值”取向,以年代自贡建设为主题,以棚户区改造为抓手,加快实施“一河一圈八街两名片”建设,着力保护、传承、复兴老城历史文化,完善提升城市功能和商业构架,着力打造历史与时尚齐聚、文化与经济兼备、城市与自然共融的精品之区,着力实现环境、价值、文化和人文“四个提升”。以“三年棚改攻坚”为重点,坚持棚改与遗迹遗存保护、基础设施功能完善、社区中心化建设、公共文化植入和生态环境修复相结合,着力补齐城市短板、完善城市功能、改造城市环境,力争做到改造一片,复兴一片。

幸福新生活 文化平台品牌提升中心城区形象

“从春天的故事,走进秋天的收获。踏歌起舞的中国,充满了欢乐……”五一前夕,自流井区举行欢庆“五一”文艺汇演,来自五星街磨子井社区等六个社区的基层文化志愿队伍,带来原创的《欢乐的磨子井》、《廉政三字评》,经典的《红灯记》、《英雄赞歌》,博得现场掌声不断、喝彩连连。

“以前,我们退休人员的娱乐休闲选择很少。除了打麻将,就是看电视,总觉得少了点什么。”家住檀木林的何大爷说,现在可好了,时常都有文艺表演,自己感兴趣的,还可以报名参加培训。

近年来,自流井区的群众文艺演出越来越丰富多彩。以文体活动之乐,引领越来越多的居民移风易俗,远离赌博、亲近文明。2016年,自流井区文化馆招收了第十批大学生志愿者,他们深入乡镇、敬老院、农村学校等基层为五保老人、留守儿童表演文艺节目。10年来,这支队伍的志愿者达到了2015名。“每年都有200人以上的大学生志愿者,加入到队伍中。过去10年,共开展了近1000场(次)志愿者公益活动,近40万人次观看演出。大学生志愿者到社区、乡镇、部队等基层单位开展广场舞蹈、声乐、主持、街舞等公益性培训达500余场次,培训了自流井区文化骨干达2万余人次。”自流井区文化馆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以来,我们还对全区文化骨干和社区文化志愿者进行了非遗项目《四川车灯》的免费培训。

何大爷的生活的改变,是自流井区打造文化平台品牌的真实写照。2016年,自流井区开展了“四川盘子”培训与展演活动、剪纸、摄影等公益性培训培训,做好了送文化、送春联下乡等文化惠民活动,举办了自流井区第三届文化艺术节,承办了尖山桃花会系列文化活动、“童心相约中国梦”系列活动。全年开展重大文化活动20场,群众文化活动100余场次。积极创新文化培训机制,创新服务项目,开创了“菜单式”文化服务,让基层群众可直接按需“点单”。培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企业和传承人,积极培育非物质文化遗产领军人才,除剪纸艺术传人沈成林外,积极申报了龚瑶妤(龚扇)和曾鸣(剪纸)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争取上级支持。

2017年,自流井区将继续打造文化平台品牌,提升自流井中心城区形象。继续打造“盐都大戏台”,充分发挥平台作用,开展各类文化活动。结合旧城改造,挖掘旧城历史文化内涵,收集整理旧城历史文化资料,为旧城改造注入文化元素。

尚永高华西城市读本记者刘恪生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