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贡九旬老太20多年翻来覆去只爱看这两部剧:不看就要打瞌睡

2018-03-26 15:26:02来源:成都商报编辑:彭焘

电视剧《西游记》享誉30多年,留下的是几代人的记忆。

和《西游记》一样,《新白娘子传奇》也是老少皆宜。在自贡城区,91岁老太阮仲芬自上世纪90年代初陪孙辈看过这两部电视剧后,两剧便成了老人内心抹不去的记忆。20多年来,老人翻来覆去只爱看这两部剧,不看或看其它电视节目就容易打瞌睡。

剧中的唐僧不记得了,但还记得孙悟空猪八戒

“要开始了,给我调到那个台。”3月13日上午11时20分许,自贡城区金鱼路一栋居民楼内,阮仲芬看着客厅墙上的钟表,提醒儿子阮富寒将电视频道调至央视戏曲频道。因为,电视剧《西游记》即将播出。

11时30分许,电视剧《西游记》开播,阮仲芬顿时聚精会神起来,盯着电视机目不转睛。老人不善言语,但通过聊天,记者发现,年满91岁的她记忆力明显衰退,已记不起生活中的不少事情,连剧中的唐僧也认不得了,但她还是能分清孙悟空、猪八戒等角色。“去年她都还记得起很多事情,连电视剧里好多妖怪的名字她都分得很清楚,还知道接下来演的是什么。”儿子阮富寒说。

12时许,儿子准备好午饭,老人来到饭厅吃饭。饭厅挨着客厅,老人吃午饭时,仍盯着客厅里电视机上播放的《西游记》。10多分钟后,午饭吃完,老人回到客厅继续看。直到14时许《西游记》播完3集,老人才起身,在屋内走走。整个2个多小时,老人都没有打瞌睡。“好看。”看完后,老人也说不出更多其它感受。

20多年翻来覆去只爱看两部剧:不看易打瞌睡

“母亲没读过书,也没上过班,是典型的家庭主妇,年轻时都在家中照顾一家人的生活。”阮富寒说,上世纪八十年代,家中便买了黑白电视机,后来又换成彩电,母亲在做完家务后,除了出门散步,偶尔也在家看看电视。上世纪90年代初,孙女和外孙开始上小学时,在寒暑假时爱看电视剧《西游记》和《新白娘子传奇》,老人也陪着孙辈一起看。“平时,孙女和外孙上学去了,她也绣绣鞋垫,电视就看得少。”

阮仲芬的外孙陈凯(化名)说,表姐爱看《新白娘子传奇》,他爱看《西游记》,就这样,外婆在每个寒暑假陪着他和表姐看两部电视剧,直到他初中。外婆陪他看《西游记》时,还经常给他说剧中的人物,以及接下来将演的内容。“但2001年,我初中毕业后,表姐和我几乎就不看了,但感觉看两部电视剧成了外婆的习惯,她每个寒暑假都继续看下去。”

“以前电视频道少些,她每次自己看电视时,就一个一个台找,看有没有《西游记》和《新白娘子传奇》。”阮富寒说,母亲每次找到后,就天天守着看。如果没找到,看其它电视总是提不起精神,爱打瞌睡。

阮富寒还说,最近七八年,电视频道多了,他也退休了,母亲便让他给她找两部电视剧。找到后,母亲每天就看着时间,提醒他在播放的时间段将频道调至播放两部剧的频道上。“这几年,《西游记》放得多,《新白娘子传奇》放得少,每次我都是找央视少儿和戏曲频道,或安徽、西藏、黑龙江这几个地方频道。一年加起来,大概有70%的天数都在看。”

“看其它的电视节目,她就爱打瞌睡。”阮富寒说,老年人打瞌睡容易受寒感冒,所以他经常提醒母亲“不要睡着了”。“但每次看《西游记》和《新白娘子传奇》,她看几个小时都不会打瞌睡。”

心理专家

惯性记忆容易提起老人精神 让老人获得心理满足感

在阮富寒看来,母亲如今年事过高,看电视主要是消磨时光,而她之所以只爱看《西游记》和《新白娘子传奇》,可能是更熟悉两部剧,其它电视节目不熟悉,也提不起老人的兴趣。

对此,自贡市阳光心理咨询中心咨询师欧大可分析认为,对于阮婆婆偏爱看《西游记》的习惯,从科学角度来说,是老年人在无法接收新鲜事物以后产生的一种选择性接收,接收自己记忆中印象深刻的事物,从而获得更多的心理满足。

欧大可分析称,《西游记》对于阮婆婆应该有两种记忆,一种是对个人年轻时候的记忆,一种是与孙辈们在一起观看《西游记》时候的记忆。两个记忆沉淀下来,便成为她年老后的惯性记忆。因此,只要一看到《西游记》,她就会提起精神,从中获得心理满足感。

这种现象也是老年人思维刻板的一种表现,因为他们对新的东西吸引和消化得太慢,熟悉的东西对他们来说更有安全感。

成都商报客户端记者 姚永忠 袁伟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