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阳好媳妇 相伴33年 她给丈夫捐了一个肾

2018-03-31 05:46:35来源:华西都市报编辑:顾强

粟云华接受妻子捐肾,成功进行移植手术后,两人正逐渐康复。

粟云华和张世华已经相濡以沫携手走过33年。

3月,和煦春风中满是生长的力量。让粟红欣喜的是,经过一个月的调养,做完肾脏移植手术的父母日渐康复。虽然日常生活中依旧口罩不离身,但身体总归一天天好转。

粟红一家来自资阳乐至,父母粟云华和张世花33年来相濡以沫,日子在平淡中渗出甜蜜。5年前,粟云华不幸罹患尿毒症,一直没有合适的肾源做移植手术。

眼看丈夫饱受病痛折磨,张世花主动提出捐一个肾给他。检查、调理了近半年,今年2月,换肾手术在成都成功进行。

爸妈结婚纪念日 女儿写下美好祝福

3月13日,女儿粟红在朋友圈写下了这样一段文字:“今天是爸爸妈妈33年结婚纪念日,愿您们平安健康。”

今年54岁的粟云华,是乐至县凉水乡卫生院的医生,2009年体检时查出患有尿毒症。等来配型肾源前,他不得不依靠透析维持生命,每天下班从凉水赶到乐至县医院做透析,经过4小时治疗再回家。如此反复,疲惫不堪,“一周三次、每次4小时透析,还好有妻子一直陪着我。”

要治愈尿毒症,最好办法是换肾。三个儿女都想为父亲捐肾,但粟云华说,“他们还那么年轻,我不想成为他们的负担。”

面对配型肾源漫长的等待,丈夫手上满是透析留下的伤口,张世花萌生一个念头:为丈夫捐一个肾,“夫妻俩之间肾脏移植并不是没有先例。”

肾脏移植,首先要保证供体和受体的血型符合输血原则,粟云华是A型血,张世花必须是A型或O型。检查得知自己血型也是A型后,张世花长舒一口气,“他是我的天、我的山,他倒下的话,这个家就倒了。”

也许心有灵犀 他们术后一同醒来

2017年夏天,粟云华夫妇来到省医院,准备打一场“硬仗”,光是做体检、调理身体就花了大半年时间。

据粟云华的手术主刀医生杨洪吉介绍,活体供肾尤其是亲属间的活体供肾往往具有更大的优势,夫妻之间长期的共同生活会使双方产生抗体耐受,发生排斥的机会相对也较低。

2月1日早上7点,夫妻双双被推进手术室。下午1点30分,张世花的手术顺利结束回到病房,但一直处于昏迷状态。14个小时后,粟云华也被推回同一间病房。也许是心有灵犀,张世花竟然醒了,“你爸爸醒来了吗?”张世花吃力地问床边的女儿粟红。就在此时,粟红旁边病床上的粟云华也微微张开嘴问:“你妈妈在哪?”

尽管一帘之隔,夫妻俩却因彼此存在而安心。稍微清醒的时候,张世花让女儿把窗帘拉开,初春的暖阳透过窗户照进病房,夫妻俩就这样默默地相互注视着,满是希望。

这场硬仗下来,粟红也看到了父母生命的交汇,那些曾经因为排不出尿液而长在父亲脸上的斑点,正渐渐褪去。日复一日的调养中,父母的身体正逐渐地恢复,“他们的脸色一天比一天好了。”

柴米油盐的坚守 第一眼就觉得他靠得住

像极了那个年代的家庭范本,粟云华和张世花的爱情,是在柴米油盐中熬出来的。

1985年,一段媒妁之言成就了他们的相识。初次见面,粟云华的表现很朴实,“见第一面时,我买了几袋糖过去看她。”粟云华的坦诚深深打动了张世花,“第一眼就觉得他靠得住。”

为了给家人提供更好的生活,婚后不久,粟云华便进入卫校学习,毕业后又到九寨沟行医,直到1992年才回到乐至,一家团聚。提及33年的婚姻生活,粟云华淡淡一笑,“我们都是很平凡的人,做了一些平凡事。”

父母的平凡,却是儿女一生的感动,粟红说:“爸妈结婚三十多年不怎么吵架,辛辛苦苦拉扯我们三个孩子长大。三个儿女希望父母能早日康复,安享晚年。”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秦怡杨晨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