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前 冒着余震坚持搜救同事 10年后 他罹患白血病急需帮助

2018-04-20 06:18:42来源:成都商报编辑:刘波

  昨日,42岁的彭建刚刚做过治疗,他需要保持头和腰部在同一条直线上,整整6小时不能动。患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一年多,这个曾经130多斤的壮汉,如今只有90多斤,虚弱地躺在病床上(上图)。

  彭建一家是茂县人,当年地震发生后,他所在的乡镇发电站有两名同事失踪。不顾余震、落石,彭建和同事们一直坚持搜救失踪的同事,安全转移同事家属、沿途发放救灾物资。去年,彭建确诊白血病,花光了积蓄,借遍了亲友,虽然骨髓移植手术很成功,但等待他的,还有巨额医药费账单……

  当年地震 /

  冒着余震坚持搜救同事

  “没能找到他们 心里很不是滋味”

  2008年5月12日,彭建是离家40多公里外的一个乡镇发电站的司机,当天,原本是他开车和同事出差,因为还要等人,等不及的同事就换了一辆车出发了。当天下午2点28分,地震发生了。

  “通讯断了,大家的情况怎么样都不清楚。”彭建说,路断了,电话也打不通,当时发电站里还有自贡、都江堰等多地的20多个员工,万幸没有人伤亡,但需要安置妥当。直到第二天下午1点多,彭建才和几个当地员工徒步回茂县县城。一路上,几乎看不出原来的路基,彭建和同事踩着滚石,凭着记忆往回走。整整走了20多个小时,彭建才回到家,虽然瓦房垮塌,但家人都安好。

  一家人安全团聚后,彭建稍微放下心来,但那辆出差的车和车上的同事始终没有消息。“我们厂的同事有两个,另外厂的有两个,开了一辆银灰色小车,就组织人去找。”彭建说,妻子本来不同意他去找人,但大家同事一场,妻子最终还是点了头。

  彭建的同事付国荣也告诉成都商报记者,一开始没有路,大家就徒步沿途找,后来抢通了临时便道,她和同事李新、彭建一起,开着车往返映秀和茂县之间,到处打听。“41公里,当时的路,要开三四个小时。”彭建回忆说,一路上除了工程救援车,几乎看不到社会车辆,遇见徒步进来找亲人的老乡,能带上的,他们都会主动捎带一程。

  整整一个星期,彭建和同事每天开车往返映秀和茂县之间,冒着余震、落石搜救同事,随时都在面临生命危险。“有一回,车陷进去了,刚好余震来了,石头纷纷滚落。”彭建说,李新和付国荣赶紧在后面推,彭建则拼命往坑外开,好几分钟才把车开出来,“当时吓得一身汗。”但是,彭建和同事还是坚持继续寻找同事。

  遗憾的是,前后寻找了一个月,那辆车上的同事仍然下落不明。“只有二十七八岁,一个眉山的,一个是河北的。”彭建说,看到痛哭的家属,想到没能找到同事,自己心里也很不是滋味。

  后来,四处奔波的彭建顾不上休息,又连开了三天车,从茂县绕行汶川、理县、马尔康、小金、雅安,把同事家属安全送到了成都。

  震后10年 /

  罹患白血病花光积蓄

  后续治疗 家里难以为继

  地震的伤痕在慢慢地愈合,但天有不测风云,2017年2月,彭建突然浑身无力,流鼻血不止,辗转多家医院后确诊患上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同年4月开始接受化疗。

  “医生说我年龄大了,这个病容易复发,建议最好进行骨髓移植。”彭建说,2017年8月进入移植仓,9月用了弟弟的造血干细胞做了移植,从那时候起,几乎就没有离开过医院。

  “在移植仓里就出现了巨细胞肺炎。”彭建的妻子余春莲说,但因无力承受移植仓里的高昂费用,不得不转到普通病房。为了控制巨细胞肺炎,又连续5次抽取弟弟的T细胞做培养,每次外送北京的培养费、医药费、往返机票都要好几万。“有时候一天就是三四万。”

  巨细胞肺炎刚刚好转,肠道排异、肛周脓肿、肺部感染、膀胱炎、脾脏肿大,这些并发症又出现了,彭建一直没能离开医院。“他原来130多斤,现在瘦到只有90多斤了。”余春莲说。

  为了给彭建治病,家里20多万积蓄很快花完了,幸好夫妻俩的兄弟姊妹帮了把手,借了30多万,再跟亲戚朋友们凑一凑,一年多,医疗费花了上百万,报销了30多万。“他有职工保险,但我们是异地报销,去年报销金额顶格了,剩下的都是自费。”余春莲说,如今彭建的病情虽然有所控制,但医生说后续治疗还需用抗菌药物,顺利的话要四五十万元,不顺利的话,还是一笔未知数,但家中确实已难以为继。

  “其实真心地不想(求助),当时地震的时候,别人就已经帮过我们很多了。”余春莲说,地震后四面八方的人都来了,救人的、送物资的,已经收获了爱心人士的很大恩惠。

  病房生活 /

  虽然自己生病

  但不忘帮助别的病友

  彭建生病后,同事付国荣还来医院看望过,“他(彭建)在厂里就是很热心的一个人。”付国荣说,大家都是从地震受灾一路走过来的,这份感情不一样。

  在医院里,彭建和妻子余春莲也是病房里的热心人。“我弟弟进移植仓,他正好出移植仓。”病友家属小邹说,现在弟弟都已经出院两三个月了,彭建还在医院里。在同一个病房,只要病友家属有事腾不开手,余春莲总是热心地帮忙。每次要回出租屋煮饭,余春莲都会喊一声,其他病友有想吃的,她就会做好了送过来,饭菜、餐具消毒都考虑得非常周到。“病区打水限时限量,总是她去。”小邹说。

  躺在病床上的彭建虽然干不了活,但有新病友住进来,彭建总是会热心地开导他们,陪他们说话,用自己的例子鼓励他们。病友小石头的妈妈说,在自己绝望无助的时候,是彭建夫妻给了她安慰,甚至陪着她办理完所有手续,余春莲才离开。“患难见真情。”

  其实,地震后,余春莲把从垮塌瓦房里找出来的米、肉等食物,都送到了游客集中安置点,自己和邻居们凑在一起组织自救,搭帐篷、收留沿途的游客,“那时候家家户户都是这样的。”余春莲觉得,这是自己应该做的。

  成都商报记者 于遵素

  摄影记者 陶轲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