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佳雯:让落后村变富裕村

2018-06-15 15:36:35来源:www.sckjw.com.cn编辑:彭焘廖梅

5月28日,在阿坝州金川县万林乡西里寨村中药材种植基地,20多名农户正在挖乌梅苗。“这些老百姓大部分都是来自西里寨村的贫困户,他们负责把育好的乌梅苗挖出,协会支付他们工资。”金川县秦艽种植技术协会技术经理刘佳雯介绍道。

刘佳雯不仅是金川县秦艽种植技术协会技术经理,还是金川县农业科技服务团成员,她利用自身所学知识,带领贫困群众种植中药材脱贫致富的事迹受到广泛赞誉。在今年初举行的四川省第二届农村乡土人才创新创业大赛上,刘佳雯获得了脱贫攻坚特别奖。

20180615B1_副本.jpg

扎根山区 种植中药材

今年25岁的刘佳雯是土生土长的金川人,大学毕业后,她不顾家人的强烈反对和亲朋好友的劝告,坚决放弃了在大城市就业的机会,一头扎进山区深沟,闯出了一条助农增收致富的路子。“国家倡导‘大众创业 万众创新’,现在正是我们年轻人发挥自身优势干事创业的最佳时机。我是农学研究生,只有与土地、农业打交道,带动老百姓增收致富,才能发挥我的最大效能。”刘佳雯说。

刘佳雯介绍,金川属大陆性高原季风气候,多晴朗天气,昼夜温差大,特别适宜中药材生长,是发展中药材产业的理想地。另外,她发现,家乡的老百姓大多种植传统农作物,种植中药材的很少,几乎没有依靠中药材增收致富的。

经多次外出考察学习后,刘佳雯发现,金川县万林乡西里寨村适宜种植秦艽、乌梅、大黄、羌活等中药材。于是,她决定返乡创业,种植中药材,把国内最先进的中药材种植技术带给家乡的老百姓。

2015年大学毕业后,刘佳雯加入了金川县秦艽种植技术协会,担任技术经理,负责中藏药材的技术指导和培训。为了掌握先进的种植技术,刘佳雯通过书籍、网络等不停地学习,到各地的中药材研究单位拜师学艺,硬是从一个外行变成了对中药材种植管理技术游刃有余的“田秀才”。

改良品种 发展高效农业

然而,在技术指导的过程中,刘佳雯发现,当地老百姓因种植的中药材品种陈旧、种植窝距偏小、土壤积水多、腐斑病防治不力、种子储藏不善等诸多问题致使产量低。“秦艽每亩只有100公斤的产量,大黄400公斤,党参100公斤,增收效益不突出,直接影响了老百姓扩种的积极性。”刘佳雯介绍道。

为改良中药材品种,协会建立了良种繁育基地,种植了秦艽、连翘、铁棒槌、唐古特大黄、赤芍、独活、羌活等品种,并统一为会员提供种苗、种根。同时,为提高中藏药材的产量和质量,协会还统一提供技术指导,大力发展高效农业。刘佳雯经常组织会员进行集中培训、外出观摩学习。结合协会种植实际情况,组织编写了《金川秦艽小窝直播法》《金川秦艽病虫害防治技术》等资料,免费发放给农户。

近年来,刘佳雯先后开展中药材生产栽培、病虫害防治、贮藏技术等技术培训120余次,受训群众达1.5万余人次;开展科普讲座20余场次,听讲群众达1.2万余人次;发放科普资料1.3万余册;推广中藏药材种植新技术15项。目前,协会的核心技术,如金川秦艽仿野生种植技术、铁棒锤多裂乌头无性繁殖技术、羌活种子破眠技术皆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如今,在刘佳雯的带动下,协会会员发展到了1600余户,其中涉及秦艽、唐古特大黄药材的种植户达1000余户。截至2017年,协会共种植秦艽、乌梅等中药材190余亩,带动会员及当地农牧民种植中药材4000余亩。

“通过农技推广,有力地促进了西里寨村中药材产业发展,助农牧民实现增收致富,让一个落后的藏寨村变成了富裕的中药材村。”金川县科协主席郑泽强说。

真情帮扶 助贫困户摘帽

“当初回乡种植中药材,就是希望能通过中药材带领老百姓一起致富。”刘佳雯说,自己的乡土情结很浓,“老百姓跟自己的家人一样,咱能帮上忙就得帮!”

为助贫困户早日脱贫,在金川县科协及相关部门的扶持和指导下,协会创新性地采用“协会+科研机构+公司+合作社+农户”的“1+4”模式,在阿坝州和甘孜州15个县带动和联系农户5000余户,辐射带动贫困户262户,中药材从业人员达1万余人,种植中药材2万余亩。

西里寨村村民吕春全今年49岁,行动不方便,几乎没有劳动能力,曾是村里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我身体不好,外出打工没人雇用,只能在家务工,地里的活干一点是一点。2017年,协会流转了家里的9.4亩土地,现在每年仅土地流转费就有6000多元。”正在田里挖乌梅苗的吕春全说着说着掉下了感激的眼泪。

2016年,吕春全将家里9亩多地种植了大黄和秦艽。在巡查田间管理中,刘佳雯发现,吕春全家的大黄种植过密,导致成长缓慢、发育不良。经询问得知,为了提高亩产,吕春全每亩地撒播了25公斤大黄种子,远远超过了15公斤/亩的标准。为此,刘佳雯反复给他讲解,再三叮嘱播种时每亩地决不能超过15公斤,并且手把手教会他按1:5的比例种泥混合进行撒播,避免出现播种不匀,导致种苗过密的现象。第二年,望着一片绿油油、长势良好的种苗,手里捏着12276元收购款,吕春全对前来收购种苗的刘佳雯笑了。如今,通过协会的扶持,吕春全已成功摘掉了“贫困帽”。

2016年,西里寨村村民马永华种植了15.5亩秦艽和大黄。种植大半年后,刘佳雯接到了马永华打来的电话,焦急地向她诉说,近些天地里的种苗呈现衰倦的模样,小部分开始向黄色转变。挂掉电话,刘佳雯立即赶到马永华的地里查找原因,原来是连日来的大雨导致土层含水量过高、土壤透气性变差,诱发种苗出现根腐病。当初种植的过程中,马永华选的地看似坡度达到了标准,但种植地最低边界过高,导致排水性能变差。刘佳雯立马找来人员,帮马永华建立排水沟、人为降低最低边界,将地里已经初步呈现病症的种苗移除焚毁,联系工作人员送来根腐病防治药,忙碌了一天,终于完成了根腐病害的防治。在之后的一个月里,刘佳雯重点关注马永华种植地的情况,深入田间地头,走访多户人家,避免类似情况的再次发生。在确定马永华种植地的大部分种苗恢复正常后,刘佳雯才渐渐放下心来。到了种苗收购时,马永华拿到19311元的收购款,激动地给刘佳雯打来感谢的电话。刘佳雯说,“那一刻的成就感,让自己觉得再多的辛苦都是值得的。”

这样的帮扶事迹还有很多。“近年来,协会带领农牧民及会员实现销售收入达3212万元,产销率达97%,销售收入利润率达30%以上。”刘佳雯说。

拓宽渠道 产品远销国内外

种植中药材的一个大问题就是销路难。刘佳雯认为,不仅要为群众提供最优质的种子、最好的技术,还要帮他们解决销售问题。“我们不仅优先聘用贫困户,还鼓励贫困户加入协会学技术。协会免费为贫困户设计、规划种植基地,无偿提供技术服务、培训及实地技术指导,向建档立卡贫困户赠送种子、肥料等,并优先收购贫困户种植的中药材,为其解决后顾之忧。”刘佳雯说。

刘佳雯介绍,协会与农牧民签订了中药材收购合同,统一销售中藏药材原材料及产品。“当市场行情价高时,协会按市场价进行收购;当市场行情价低时,按保护价进行收购,以确保农牧民稳定增收。”刘佳雯说。

为了打开中药材销路,刘佳雯奔赴各地考察,与中药材批发市场等合作,并打通了网络销售渠道。“在国内与正大药业、金陵药业、康缘药业、新世纪药业、滇虹药业、百灵药业等制药协会建立营销关系,协会的销售业务已遍布四川、山东等省。”刘佳雯介绍,在国外,通过具有出口权的贸易公司,把中药产品销往了美国、印度、尼泊尔、韩国等国家。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在刘佳雯的带领下,协会被金川县委组织部、县人社局、县科协评为“先进农村技术协会”,被四川省科协评为“优秀农技协”,被中国科协、财政部评为“全国科普惠农兴村先进单位”;获得了“金川秦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在高原藏区发展中药材产业,实现了中药材由野生到家种的驯化种植,不仅带动了农牧民增收,推动了中药材产业发展,还减少了农牧民对野生资源的过度开发和利用,减少了水土流失,保护了生态环境。“我们协会重点发展中药材产业,就是要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谈起中药材产业,刘佳雯自豪地说。

关于协会的下一步发展,刘佳雯表示,将扩大种植规模,为贫困户提供更多的工作岗位,带动周边乡村贫困户脱贫致富奔小康。同时,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出一大批种植能手、加工能手、销售能手,逐步使中藏药材产业走向规范化、制度化、现代化、国际化的大产业。通过协会作为中藏药材产业纽带和产业平台,吸引更多企业和社会组织参加到中药材产业中来,从而加强协会科技能力建设,让中藏药材产业插上科技的翅膀。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