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坝州牧民们说:"过去比牦牛数,现在比娃读书"

2019-08-15 06:21:23来源:四川日报编辑:顾强

绿水青山中的马尔康。周乐天摄

阿坝州最大寄宿制小学——壤塘县寄宿制小学的学生们。本报记者徐中成摄

2013年起,阿坝州在全国藏区率先实施十五年义务教育,牧民们说——

川西北生态示范区

阿坝

发展定位

“一州两区三家园”: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国家生态建设示范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和谐幸福家园、生态美丽家园、富裕小康家园。

奋斗目标

到2020年,建成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2025年,建成国际生态文化旅游目的地、现代高原特色农牧业基地、国家级清洁能源基地和国家生态建设示范区。

发展解码

今年暑假,阿坝州壤塘县南木达镇南木达村,牧民下略家23岁的女儿尕尔王初收到了北京大学应用心理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录取通知书。这也是壤塘县第一个被北京大学录取的硕士研究生。

8月14日,谈起他家这位亲戚,茸木达乡巴生村村支部书记曲木穷印象深刻:“4年前,尕尔王初就考上了中国人民大学,还参加了全县教育表彰大会。”

“过去,我们牧民比牦牛头数和上山挖虫草贝母挣多少钱,现在比的都是哪家娃读书能干。”曲木穷感慨地说,从1998年担任巴生村村支部书记以来,他亲眼看到了藏区教育的发展变化,看到定居新村建起了一所所现代化的学校,也看到上山挖虫草的牧民把一个个辍学的孩子送回了课堂。

学前教育,从教孩子们洗手讲礼貌用语开始

在巴生村村委会活动中心一楼,有一所漂亮的村级幼儿园,不

仅有宽敞的教室,还有午休室、食堂、游乐场,硬件设施设备齐全。“这可是阿坝州牧区的第一所村级幼儿园。”曲木穷告诉记者。

之前,由于藏区教育资源匮乏,阿坝州很多农村牧区没有幼儿园,加之农牧民居住分散,一些家长不重视教育,很多农牧区的孩子几乎没接受过学前教育。阿坝州教育局相关负责人也表示,2012年,全州仅有64所独立设置的幼儿园。

随着牧民定居行动计划、大骨节病易地搬迁等藏区民生工程的实施,学前教育资源需求放大,阿坝州率先在巴生村开展了农村牧区发展村级幼儿教育的实践探索。

幼儿园在2012年9月17日开学,请来乡上的大学生“村官”担任老师。当时收入48个幼儿学生,曲木穷也把3岁的孙女岗桑杰送去了。到农闲的时候,很多家长都来幼儿园“围观”,看老师们带孩子洗手、洗头、洗脚,教他们说礼貌用语,都竖起大拇指表示感谢。

巴生村幼儿园的成功试点,也拉开了阿坝州学前教育跨越发展的序幕。2013年起,阿坝州整合项目资金,充分利用村小闲置校舍、村民活动中心、基层党员远程教育中心等公共资源,建立覆盖州、县、乡、村四级学前教育机构,当年就新增202所独立幼儿园。

目前,全州已建立308所幼儿园(含53所民办),在园幼儿已达到30670人,学前三年毛入园率为82.98%。

123下一页尾页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