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佛手柑基地配了7名博士 沙湾取好“才”助力乡村振兴

2019-12-03 21:34:46来源:四川在线编辑:顾强

四川在线消息(记者 王博尔)“我的农场今年已经有2000多亩佛手柑挂果,还和好几家大企业签了长期供货协议,多亏了那几个博士帮忙,我们从种植到销售都不愁!”12月3日,在乐山市沙湾区谭坝乡的绿化村佛手柑基地,农场主廖万夫正忙着打理他的佛手柑,说起签订的几个大单,他笑得合不拢嘴。

廖万夫口中的“博士”共有7人,都是乐山职业技术学院药学系的教师。2018年,为了突破人才瓶颈,沙湾区依托校地合作,在绿化村佛手柑基地挂牌建起“村博士工作站”,“博士们”围绕佛手柑的提质加工、产品研发进行技术示范与科研试验,最大程度地将人才资源转化为乡村振兴的智力优势。

外引

瞄准高校人才资源

说起村上的“博士工作站”,绿化村的百姓们如数家珍,“有北京大学毕业的,有兰州大学毕业的,都厉害着呢!”

博士站的成立,让村里佛手柑产业“有土地的不懂产业、懂产业的不懂技术、懂技术的不懂市场”的难题迎刃而解。成立一年多来,7名博士带领自己的学生“把论文写进乡土”,完成了“不同干燥方法对佛手饮片质量影响的研究”,帮助企业降低了近10%的加工损耗;开发出柠檬佛手露、佛手速溶颗粒、佛手蜂蜜等创新产品;邀请来四川师范大学、香港浸会大学的专家团队帮助农户提高佛手柑种植管理技术水平。

在沙湾,德胜钒钛公司也尝到了人才引进的“甜头”。2019年,德胜公司与东北大学有色金属冶金、炼铁及冶金资源综合利用、有色金属冶金等专业领域的20位博士签署了产学研战略框架、钒钛高效利用研究中心、专家工作站等3项合作协议,在人才助力下,德胜钒钛公司金属钒年产量达到1.2万吨,目前已成为全国第二、全球前三的钒金属生产基地。

通过“地方+高校+乡土”的人才引进模式,沙湾不断释放组织优势、深化校地合作,打造人才向基层流动的“强磁场”。

内育

乡村振兴学院开课

12月1日是第32个“世界艾滋病日”,沙湾区嘉农镇分场村的村医黄旭慧忙着给村民开展艾滋病专题讲座,“上午讲完课,下午还要走家串户,点对点宣讲。”除了村医,黄旭慧还有另一个身份——沙湾区乡村健康指导员,为村民提供健康教育、健康生活方式指导、提供就医指导等服务。

今年9月,乡村振兴学院在沙湾职业中学正式成立,97名乡村健康指导员在学院完成急救知识培训、健康知识普及等课程培训后正式上岗。“这些指导员由村医和符合标准的群众组成,充分发挥了本土人才的优势”,沙湾区组织部人才工作股股长任萍介绍,指导员们都是就地取“才”,对本地群众的情况较为熟悉,通过乡村振兴学院的专业课程辅导后,能充分补充沙湾乡村健康指导和应急救援力量。

除乡村健康外,沙湾乡村振兴学院还聚焦乡村旅游、规划、财务、扶贫、电商等方面,开设六大技能专题培训开班,持续培养符合时代要求、具有引领和带动作用的“沙湾牌”本土人才。目前,已有530名来自各行各业的乡村人才接受了专题培训。

激励

300万安家补助让人才留下来

“有了人才,关键是让他们‘留下来’。”2016年起,为激励各类人才施展才华、创造价值,沙湾每3年在全区范围内进行一次“沙湾英才”评选,从工业、金融、健康、教育等行业中选出10名优秀人才进行表彰,并在三年当选期内为他们提供每人每月800元的人才特殊津贴。

沙湾沫若中学数学教师杨涛就是今年第二届“沙湾英才”的获奖者。2003年,从四川师范大学毕业的杨涛进入沫若中学,在讲台上一站就是16年。这期间,由于教学成果突出,乐山外国语学校、乐山一中、郫县一中等学校都曾向杨涛抛出橄榄枝,却都被杨涛一一回绝,“我知道,沙湾的孩子们还需要我,我要留在这儿。”

为进一步激励优秀人才,沙湾还出台了“1+3人才新政”,对新引进符合条件的优秀人才给予最高300万元安家补助和每月1.5万元岗位津贴,并配套设立“人才联姻奖”与“留才激励金”,建立人才逐年递增“不设限”的投入保障,从资金、编制、岗位等各个要素给予人才激励保障。

“乡村振兴离不开人才这把‘金钥匙’”,任萍说,下一步沙湾区还将为人才搭建大胆干事创业的“平台”,安心追梦圆梦的“后台”,让人才愿意来、愿意留,在乡村振兴的广阔天地中“大有作为”。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