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保护大熊猫一样保护抚仙湖” ——全国党媒走进澄江感受深蓝的湖生态的城

2020-09-27 09:28:14来源:四川在线编辑:曾沧海

  四川在线记者 付雪 云南日报记者 李秋明 摄

  9月26日,由云南省澄江市委、市政府主办,澄江市委宣传部和云南日报报业集团承办的“一泓深蓝的湖 一座生态的城——2020全国党媒走进澄江市”启动仪式在澄江举行。

  9月26日至28日,来自人民日报、人民日报海外版、光明日报、新华网、浙江日报、北京日报、云南日报、四川日报等多家中央、省级主流媒体记者齐聚澄江抚仙湖畔,走进诗中的世界,探访抚仙湖生态保护的动人故事和实干经验。

  保护抚仙湖堪比保护大熊猫

  300多万年前,喜马拉雅剧烈的造山运动,在云南高原形成了南北向、状似如意的断层陷落湖——抚仙湖。抚仙湖水域面积216平方公里,最深处158.9米,为珠江源头第一大湖。

  独享我国最大的深水型淡水湖泊、最大的I类淡水生态大湖桂冠。蓄水量206亿立方米,占全国湖泊淡水资源总量的9.16%,保护好抚仙湖生态,就相当于为每个中国人储备了15.8吨I类优质淡水。位于云南省玉溪澄江市的抚仙湖,因此被誉为“玉溪的眼睛、云南的名片、全国的财富”。

  抚仙湖庞大的水体是经过漫长的岁月累积而成,一旦污染就不可逆转。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相关研究认为,一旦抚仙湖水质严重退化,中国将从此告别拥有优质大型湖泊水资源时代。从稀缺性、独特性、不可逆性来看,保护抚仙湖的意义堪比保护大熊猫。

  没有抚仙湖的I类水质,澄江将一无所有

  澄江市地处云南中部,素有“生命摇篮·山水澄江”的美誉,属于滇中城市一小时经济圈范围,拥有得天独厚的资源。这里是地球生命的摇篮,5.18亿年前,“寒武纪生命大爆发”在这里壮观呈现;340多万年来,“世界深蓝湖区”在这里与日月同辉;这里是古滇文化的故城,2000多年走过,“活化石”与原始遗存在这里讲述薪尽火传的故事。这里因山而奇,因水而秀;这里因文而名,因时而新。

  该市把对山水的保护嵌入到经济和生态发展之中,抚仙湖被珍视为澄江的“灵魂”。

  澄江市委书记 孙金会在启动仪式上致辞表示,“没有抚仙湖的Ⅰ类水质,澄江将一无所有。”他说,保护抚仙湖是澄江发展的前提,为此,澄江实行了史无古人的护湖行动,把保护工作做到了极致。高位推动2.2万人生态移民搬迁、建设15.17万亩“森林抚仙湖”、环湖截污治污等“三个一次性”工程,抚仙湖保护治理全面转向标本兼治、系统治理阶段,抚仙湖水质总体保持Ⅰ类。

  澄江市按照“保护第一、治理为要、科学规划、绿色发展”总体思路,深入实施“生态立市、开放兴市、旅游强市”三大战略,全力打造国际旅游城市、国际健康养生城市、国际会议中心城市。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取得了新进展新成效。

  2019年11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澄江县设立县级澄江市,由云南省直辖,玉溪市代管。这是澄江发展史上的一座里程碑,也是澄江迈入新时代、实现新发展、再创新辉煌的新起点。从此,澄江历史翻开了全新的一页。

  未来,澄江将按照“保护第一、治理为要、科学规划、绿色发展”总体思路,深入实施“生态立市、开放兴市、旅游强市”三大战略,举全市之力、集全民之智、行创新之策、汇开放之源,奋力打造国际旅游城市、国际健康养生城市、国际会议中心城市,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