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乡村旅游:宜因地制宜,小投入少负债!

2020-12-09 17:29:56来源:四川在线编辑:范瑞鸣

四川在线记者 姜壁刚

12月6日,旅游行业传出两条消息,引起业内人士关注。

当天,四川日报刊发《利用河流资源吸引游客 小竹筏带火杨家河》的新闻,报道了阆中市思依镇杨家河村成功发展乡村旅游的历程。同一天,澎湃新闻发布《重庆龙门阵景区项目第三次拍卖 起拍价较首次拍卖已降36%》消息——作为昔日的网红景区,重庆龙门阵景区曾是国家4A级旅游景点,于2009年正式开业,当时是重庆投资规模最大的主题乐园,包括魔幻山和水魔方两大主题,2016年12月5日被摘牌。

昔日的网红4A级旅游景区,龙门阵景区项目为何会拍卖?据业内人士分析,除了其他制约因素外,景区开发投资过大、投资回本慢、负债不小是重要原因,类似情况在全国并不少见。

相反,杨家河的乡村旅游却搞得越来越红火——从2017年的3只小竹筏到如今的40余只(艘)竹筏、乌篷船、泛舟,生态竹筏游为该村村集体增加收入,2017年带来20余万元收入,2018年、2019年这一数据增加至50余万元、80余万元。

原因何在?

根据四川日报的报道,杨家河村2017年最初开始发展香桃产业。香桃种起来后,杨家河村两委又有了办桃花节、采摘节的想法。为吸引城里人到乡下耍,村里才开始开发利用河流资源,修建了杨家河麻板桥码头,最初只有3只小竹筏供游客免费乘坐,没想到游客越来越多,于是扩充到40余只(艘),每年可解决250名村民就近务工。与此同时,村子还发展了7家农家乐,让全村近一半人吃上了“旅游饭”。

由此可以看出,杨家河能成功发展乡村旅游,除了当地干部与村民们的主动作为,关键在于因地制宜,合理利用本地天然资源。没有动辄上亿元的大投入,也就没有巨额的负债,可谓“轻装上阵”,做到了“小投入,少负债,可就业,惠民生”,这正是发展乡村旅游的可行思路。

无独有偶,蓬安县“百牛渡江”项目,也是一个成功发展乡村旅游的典范。11月12日,四川日报对此刊发专题报道,《蓬安“百牛渡江”一年带来近800万元的旅游收入——“我们就是把牛‘吹’出去了”》,引人入胜。

常言道,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然而过去,嘉陵江支流边的蓬安县油房沟村却常常遭遇水患,一到夏天涨大水,河滩地就会被淹,该村也因此成为有名的贫困村。十年前,油房沟村老支书王元国在外出考察学习后,想到村里的牛每天要游泳到河中心岛上吃草,灵光一闪想出了“百牛渡江”的旅游创意——

100多头牛自动排成队渡江而去,这壮观又充满野趣的场景,让观众大声叫好,一传十,十传百,不少游客专门花钱来看“百牛渡江”,“耕地牛”成了“旅游牛”,村里人开始吃起了“旅游饭”。

从2010年起,连续十年举办放牛节,并与西安、成都、重庆等地的旅行社签约,在全国喊响“百牛渡江”品牌。

类似利用本地特色发展乡村旅游的,还有中江县古店乡钟鼓村“石林谷”,在长约2公里的河谷内,无数形态各异巨型岩石耸立两岸的山坡,有河流有泉水,一幅天然石林景观,与美国著名的“羚羊”峡谷有异曲同工之妙,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与户外攀岩爱好者……

发展乡村旅游,除了因地制宜,合理利用本地天然资源,还可针对都市人亲近自然,亲近田野的旅游需要,开发农耕体验、研学游览等项目,这些都可就地取材,做到“小投入,少负债,可就业,惠民生”,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

    编辑推荐